施工样板工艺要求-钢筋样板

2023-08-09 05:5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施工样板工艺要求-钢筋样板》,欢迎阅读!
样板,钢筋,施工,要求,工艺

钢筋工程样板要求

第一章 关注重点

1 主要问题

1.1 钢筋的规格、数量、级别、材质报告、试验报告;

1.2 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 1.3 箍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1.4 钢筋的焊接质量; 1.5 钢筋搭接及锚固长度; 1.6 轴线、标高控制;

1.7 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1.8 半成品、成品保护。 2 业主的主要关注点

2.1 钢筋原材料质量(试验合格) 2.2 钢筋保护层符合规范要求;

2.3 钢筋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焊接质量。 3 质量重点

3.1 原材料抽检合格后再进行半成品加工;

3.2 钢筋连接方式(搭接、焊接、机械连接等)是否满足要求; 3.3 钢筋保护层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4 节点区钢筋绑扎;

3.5 钢筋间距(墙柱、板筋钢筋间距、梁二排三排钢筋间距) 3.6 钢筋搭接和锚固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第二章、工艺流程及施工要点 1、工艺流程 1.1绑柱子钢筋: 工艺流程:

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1.2剪力墙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

24根竖筋与搭接筋绑牢→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竖钢筋。 1.3梁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

模内绑扎: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次梁箍筋 →穿主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住→

穿次梁底层纵向筋并与箍筋固定住→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及弯起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牢→绑主梁底层纵向筋→穿次梁上层纵向筋→按箍筋间距绑牢。

模外绑扎: (先在梁模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 。→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上口铺横杆

数根→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纵筋→穿主梁上层纵筋→ 按箍筋间距绑牢→绑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牢→绑次梁下层纵筋 →抽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1.4板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距钢筋

1


2、施工要点

2.1柱、墙钢筋绑扎:首先检查柱、墙四周是否已弹出控制线,钢筋是否发生位移,如发现位移应按要求作出相应的处理,然后进行纵向钢筋电渣压力焊连接,并检查焊缝是否有缺陷。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线,由上往下绑扎。绑扎时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并注意箍筋的135°角的二次成型到位;同时在绑扎过程中要注意纵筋绑扎成型后的垂直度控制,以利支模。

2.2筒体剪力墙钢筋绑扎:剪力墙为三级抗震等级,钢筋搭接接头中,在相邻两个接头之间需离开0.3lllE的距离。筒体钢筋绑扎,先施工暗柱钢筋,后绑扎剪力墙体钢筋;墙体上的连梁外侧必须绑扎通长的剪力墙配置的水平分布筋,连梁的腰筋绑扎在梁内侧。钢筋绑扎过程中,按03G101-1图集中的结构构造要求施工,要注意筒体钢筋骨架找正找垂直。

2.3梁钢筋绑扎:首先分清主次梁的关系,按先主后次的顺序进行绑扎,然后在梁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注意主梁加密区的加密及主次梁相交处箍筋加密)先穿主梁的下部纵筋,再穿次梁的下部纵向钢筋,然后主次梁上部钢筋,调整箍筋间距,逐个绑牢,设置保护层砂浆垫块。受力钢筋为双排时,需用Φ25的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间距为1000。同时要注意施工缝的留设,甩出梁板钢筋要既便于施工又要符合规范要求。

2.4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箍筋必须加密,在主梁下部纵向钢筋放入柱内并穿好箍筋后,必需套入柱核心区内加密箍筋根数,并分开绑扎到位。同时墙、柱立筋定位后,马上套箍筋点焊在梁的上部钢筋上,以固定主筋位置和间距,以免砼成型后发生位移。

2.5板钢筋绑扎:板筋绑扎前首先要清理模板上的杂物,并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然后布筋绑扎。板的底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下排,长跨钢筋置上排;板面钢筋短跨钢筋置上网外侧,长跨钢筋置上网内侧。当板底与粱底平时,板的下部钢筋伸入粱内时,应置于粱下部纵向钢筋之上。板的分部架立筋位于受力筋外侧,其搭接长度为250。板上部受力筋在跨中L/3区段搭接,板下部受力筋不搭接,双层钢筋应增加钢筋马铁,间距600*600在下部钢筋绑扎完成后,同时要注意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工作的穿插施工。楼梯钢筋绑扎与板钢筋绑扎相同,但要注意甩出钢筋的调正,根部的清理及完工后防踩踏措施。

2.6钢筋的保护层控制:柱、梁侧面及底部钢筋保护层控制采用塑料定位块;楼板中的上部钢筋要垫好马凳,采用Φ12钢筋制作,马凳间距1000 3、质量通病:

3.1柱筋和剪力墙筋位移:原因是振捣混凝土时碰动钢筋。应在浇筑混凝土前检查位置是否正确,宜用固定卡或临时箍筋加以固定,浇筑完混凝土修整钢筋的位置。当钢筋位置有明显位移时必须进行处理,处理方案须经设计单位同意。一般宜用以下处理方法: 1)竖筋位移可按16坡度进行调整。

2)加垫钢筋或垫钢板的焊接方法图237

3.2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原因是配制箍筋时按箍筋外径尺寸计算,造成骨架的宽和高均小于设计尺寸。另外采用双支箍筋的梁,经常出现箍筋组合绑扎后宽度小于设计尺寸。在翻样和绑扎前应熟悉图纸,绑扎后加强检查。见图238

3.3梁、柱交接处核心区箍筋未加密:原因是图纸不熟悉,绑扎前应先熟悉图纸,在绑梁钢筋前先将柱箍筋套在竖筋上,穿完梁钢筋后再绑扎。

3.4箍筋搭接处未弯成135度,平直长度不足10d(d为箍筋直径):加工成型时应注意检查平直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现场绑扎操作时,应认真按135度弯钩。

3.5梁主筋进支座锚固长度不够,弯起钢筋位置不准:在绑扎前,先按设计图纸检查对照已摆好的钢筋是否正确,然后再进行绑扎。

3.6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踩到下面:绑好之后禁止人在钢筋上行走,且在浇筑混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d2fdcb144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