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公正性

2022-05-24 06:2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公正性》,欢迎阅读!
加分,公正性,浅析,少数民族,时期

浅析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公正性

摘要: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是党和政府为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所实施的一系列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之一。该政策实施多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近年来屡屡出现的高考少数民族身份造假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该政策公正性的质疑,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废除这一政策的呼声。然而,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仍有存在的必要。本文试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结合法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浅析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必要性和公正性,并针对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育高考加分;社会学 一、问题的提出

早在1950,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1950 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中就提: 兄弟民族学生考试成绩虽稍差, 得从宽录取。揭开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优惠政策的序幕。1953 年至1961 年间,改为同等成绩、优先录取 1980年,教育在《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规定》中强调:确定部分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举办少数民族,适当降低分数,招收边疆、山区、牧区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其他一般高等学校对上述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录取分数可适当放宽;对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根据规定, 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录取中可以享受不超过20分的民族加分。这项政策使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权利受到了切实保护,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2009年重庆31名考生的民族成分造假事件,引发了网络乃至社会对于高考加分政策不公的争论。2009高考期间,经群众举报和重庆官方调查确认,该市7所直属中学中,有31名考生通过伪造民族成分骗取高考加分。其中包括2009年重庆的高考状元。事后重庆教育部门撤销了这31名考生的录取资格,其家长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争论,甚至引起了部分社会成员对于该政策公平性和合理性的质疑。2010年的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提出建议,取消高考加分政策,还高考公平。诸如此类的质疑还在继续,因此,如果不及时澄清, 必将影响到我国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严肃性与公正性。

二、新时期实行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现实意义 1.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分政策的实施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还未建立起现代教育制度。在少数民族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有较大比重,有的少数民族甚至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或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和全国平均水平还相差较远。基于此,国家规定少数民族考生在高校招生录取时享受降低分数的优惠政策,以此增加少数民族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机会,切实维护其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 2.改革开放后坚持加分政策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型和变化。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发展状况有所改善,但与我国其他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此外,由于经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以及城乡和地区差异的扩大,导致各少数民族之间和同一少数民族内部出现了差异和分化。此外,由于人们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对于自身权利的维护和社会公正的追求也更为迫切。因此,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也应当得到重新审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法律基础——平等原则。

实施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有着充分的法律基础。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 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为少数民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第九条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国家采取措施, 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和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七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的时候,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对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

该政策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主张不平等,但事实上,它所产生的民族差别待遇,是以形式上的不平等追求实质上的平等,符合宪法的平等原则的。公众之所以会将加分政策误认为不平等,是因为他们将区别对待和平等看成是对立的两方面。然而,平等并不排斥差别化待遇,如果应区别对待而未区别,反而违背了平等原则。柏拉图曾说:对一切人的不加区别的平等就等于不平等。国家实行的民族优惠政策,是针对群体的平等,旨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之内,通过实现缩小群体间差异达到逐步缩小个体间差异,最终实现人人平等。 (2)社会学依据——帕累托最优原则。

帕累托最优原则是经济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市场已不可能通过改变资源配置,在其他人的效用至少不下降的情况下,使任何他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此刻即为社会效用达到最大化,这时的资源配置状况是最佳的,也是最具效率的。帕累托最优是资源分配合理性的根本要求和最高目标。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正是上述使一部分人(少数民族)得益,而另一部分人(汉族)的境况并不因此变得更糟的帕雷托改进。一方面,少数民族通过高考加分,获得了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而造成不公平的合理补偿,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少数民族考生提高了在高考中的竞争力,促进教育平等,使少数民族受益。另一方面,汉族考生的利益也并未受损。据统计,汉族在校大学生人数从1978 年的82万到2008年的1875.3,30年间共增长了1884.3万人,其上升的绝对数量远远超过少数民族, 而其在全国在校大学生的比率高达93. 2%。与少数民族相比,汉族在校大学生人数不但没有因为加分政策而减少,反而呈逐年上升趋势。从整个社会来讲,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增加了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及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从而进一步均衡了社会之间的资源分布,实现了资源的优化。

总之,无论是从法律基础,还是社会学理论来看,我国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都是在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迫切的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即使是出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也应当继续坚持。当然,在坚持民族平等、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的同时,应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学为.高考文献(1949-1976)[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4.

[2][]弗里德里希??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104).

[3]胡代光,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大辞典[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06.

作者简介:乔一,女,23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级犯罪社会学方向研究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d3d096c34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