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采莲曲译文及赏析

2022-08-31 11:0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昌龄采莲曲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王昌龄,采莲曲,译文,赏析

'.

王昌龄《采莲曲》译文及赏析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田田的荷叶和采莲少女们的罗裙仿佛是用同一种颜色的丝绸裁出来了,少女们娇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里,教人根本分辨不清哪是莲花哪是采莲人。少女们混入池塘里,外边什么也没看见,直到听见歌声从荷花深处袅袅传来才知道原来里边早就来了采莲的人。 诗歌赏析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王昌龄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是一代七绝圣手。其诗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其诗《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都很有名。也有以感时、宫怨、送别为题材的佳作。有作品集《王昌龄集》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采莲姑娘们绿色的裙子如同田田的荷叶,娇艳的笑脸灿若鲜艳的荷花,混入在荷塘里,外面的人什么都没发现。直到听见歌声从荷塘深处袅袅传来,人们才知道姑娘们正忙着采莲呢。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在这两句诗中,诗人采取了映衬的手法描写采莲姑娘们的秀美。先看姑娘们的穿着打扮,“罗裙”,绿的,就像是和那些田田的碧绿的荷叶用一样颜色的丝绸裁出来的,鲜活,灵动,明亮,诱人。再看姑娘们美丽的容颜,“芙蓉向脸”,掩映在摇曳多姿、鲜艳欲滴的荷花中,与花儿交相辉映,竞相比美,娇艳,靓丽,活泼,可爱。这如此美丽的“罗裙”,如此娇艳的容颜,恰好为其隐行于荷塘之中轻易不被人发现提供了绝好的隐身迷彩。这两句诗,不仅仅是为了描写而描写,更重要的是为下两句诗的内容设置了一个合情合理的原因和条件,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读到此处,我们才知道,作品的前面两句写的是因,这两句写的是果。应为荷叶一样的“罗裙”和荷花一样的脸庞才有“乱入池中看不见”这样一个结果,才导致了直到听见荷塘里歌声四起的时候才知道荷塘里边有人在采莲。“乱入”一词使用得值得琢磨,有人主张理解为“混杂”,有人主张理解为“争先恐后”,我觉得还是理解为“混入”好一些,既容易说得过去,也比较合乎情理。此外还应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两句诗,那就是诗人也在有意突出当时荷叶的繁茂,当时荷塘的令人留恋与难以忘怀。这样的水乡,这样的飘着花香与歌声的荷塘,这样的欢乐娇艳的采莲姑娘,人生能有几次相遇呀!?

作品旨在写美丽娇艳动人的采莲女,可是却终究不见采莲女出场,而是让读者从田田的荷叶之中去体会姑娘们服饰的鲜亮、曼妙与灵动,从荷花中感受姑娘们的娇艳、靓丽与活泼动人,从歌声里感受姑娘们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的美与大自然的美浑然一体,人心驰神往,易发难收。这就是这首诗的独到所在。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d414d1cce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