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刈麦(赏析精华版2016年中考)

2022-12-15 06:18: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观刈麦(赏析精华版2016年中考)》,欢迎阅读!
赏析,中考,精华,2016

1、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思想内容】这首诗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现了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

【主题】诗中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妇人之口,诉说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本诗描绘了哪三幅画面?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 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全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 2)农人挥汗如雨割麦,揭示农民辛苦;贫妇抱子挎篮拾麦,揭示赋税的繁重。 3)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场面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语言描写:家田赋税尽,拾此充饥肠。 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直接描写农民辛苦劳动情景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3、白居易《观刈麦》中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样,写出了劳动人民艰辛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4、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观刈麦》中也反映这一心理的一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5《观刈麦》中描写拾麦者因 家田输税尽 而抱子拾麦的句子是: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 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6、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和白居易《观刈麦》中的“ 家田输税尽 揭示农民赋税的繁重。

7在白居易《观刈麦》中,白居易面对辛勤耕种却食不果腹的农民深深自责,发出了这样的自问自省: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表现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对比的手法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其作用是什么?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9“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代什么?从本句诗中,你可否总结出白居易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此”指代以上农民辛苦悲惨生活的句子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刻画出一个忧国忧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低微官员形象。

10、有人认为《观刈麦》的感情基调是“悲怜自责”,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本诗诗句加以说明。



同意。“悲怜”是指对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以同情。如“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自责是看到农民的悲惨生活想到自己“无功”而拿俸禄,深感惭愧之情,这些都表现出


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1、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d4f015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