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2022-12-30 20:2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法律人在社会中的作用》,欢迎阅读!
法律人,作用,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法律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作者:许婷婷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1

【摘 要】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备和法律服务设施的健全,人们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增强,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发挥律师在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法律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在此有必要对我国法律人社会作用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进一步认识法律人的社会作用,进而推进我国社会民主法治化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法律人;作用;法治;社会作用 一、法律人的概念分析

张文显教授认为,法律人的本质是意义共同体事业共同体解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而又以独立与互涉为其显著特征。

马新福教授认为,法律人的特征就在于其独特的同质性(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理论等方面)。

孙笑侠教授认为,法律人是具备了一定职业素质的人,并且从职业技能、职业伦理、自主性和准入标准等四个方面概括出了法律人共同体形成的标志。

以上几位学者对法律人的本质或者特征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也反映了他们对法律人内涵及外延理解的不同。 二、法律人的本质特征

法律人的角色特征是与法律人本身联系在一起的,它体现的是法律人的特定品质、行为的各方面和情境的特征:

(一)专门的法律知识。法律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知识,是对现实的生活世界加以抽象而形成的一套规则体系。法律知识不仅承载着立法者的规范目的和价值,而且还包括法律专门技术。法律知识中最为重要的并不是知晓各种具体的规则制度,而是法律语言的学习与运用。 (二)独特的思维方式。任何一门相对成熟的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即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而独特的视角、立场与方法。具体到法学来讲,法律是理性的化身,是用抽象的表达方式、思维逻辑、价值诉求反应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内化的高贵感、正义感。法律人的高贵感与正义感并不是来自于法律学习的高昂成本或者法律人对法律知识的垄断,而是来源于对法律的崇高信仰。法律人坚定维护着法律的尊严,把法律作为他们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法律的忠诚和信仰,已成为法律人角色意识的主导成分,认同法律、运用法律、遵守法律已内化为自觉的精神。

(四)较强的自主性。法律人的自主性包括两层含义,即法律人的相对独立和法律人的自治。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社会生活日益专门化,法律规范也变得越来越抽象,人们在处理有关法律事务的时候不得不依赖于专业的法律人。因而,法律职业是社会需求和社会分工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法律人承担着特有的社会责任,构建了法律文化和制度。 三、法律人的社会作用

在明确了法律人的社会定位之后,我们才能比较清晰的把握法律人的社会作用。既然法律人是一个法学理论工作者,那么提供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法学理论产品就应当是法律人的社会责任。

(一)法律人要承担起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社会责任。法律人要承担起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社会责任,这是每一个法律人应当思考的问题,我们所做的任何研究工作都是与法治建设的目标和需求不可分割的。法律人不是为某一利益集团服务的,而是为全民族、全社会服务的,他应当注重民众的利益诉求,以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研究的目标。

(二)法律人能提供所需要的法学智力成果。法律人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为现有的法律规则提供正当性的依据,或者提供应当修订的意见。同时,传播法律文化、普及法律知识。推行法治,实际是倡导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机制,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过程。建设法治国家,就要提高全民族的法律和法治文化素养,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三)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知识产品。既然明确了法律人的社会责任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知识产品,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法律人必须是也只能是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来实现这些社会责任的。法律人应当努力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知识产品,法学知识产品需要根据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四、结语

随着法治建设的日渐深入,法律人日渐成为中国法治建设中的第三种推动力。本文通过对法律人进行分析,进而明确当下中国法律人的作用、价值和历史使命。因为法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对事物本质的分析与定位,从中揭示出法律场域下人的本能、需求、目标与价值期待。中国法律人应当通过自身的调整以及与国家、社会的互动,彰显自身特有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高贵感和正义感以及自主性;中国法律人也能够以其独特的群体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使得法治思想的传播越来越广,进而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更好的实现依法治国,和谐法治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张德淼,陈柏峰.西方文明起源时期的法律人——以韦伯的法律社会学为分析框架[J].球法律评论,20064.

[2] 孙笑侠.法律职业主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3] 王淑杰.当代中国法官职业问题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4. [4] 王乔.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源与流[N].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7-254.

[5] 张中秋.传统中国法律人的角定位及功能分析[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6] 刘晶.法律人的角色分析[D].湖南:湘潭大学,2008. [7] 张伟仁.传统观念与现行法制[J].台大法学论丛,(17.

[8] 张仁善.传统中国法律人的角色定位及功能分析[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2. [9] 曹文明.试析戊戌变法的启蒙意义[N].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作者简介:许婷婷(1989.06- ),女,河北保定人,兰州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d7272b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