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

2022-07-29 19:2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百年孤独》读后感》,欢迎阅读!
百年孤独,读后感

读《百年孤独》有感

《百年孤独》出自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之手,书的开头介绍说,它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起初,我不理解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在看到书中吉普赛人带来的飞毯真的会飞,人死之后又能复生时只觉得那是为了描述那个虚幻封闭的村庄,以及里面住着的是一群愚昧无知又迷信的村民,但渐渐,书中出现的活人与死人之间的对话以及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不止一次地预知未来,让我明白原来那真的是一个既有魔幻存在,又十分现实的世界。

故事是由老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沉迷吉普赛人带来的新鲜玩意开始的,老布恩迪亚指挥建设了马孔多这个村庄,村庄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建设,由村庄发展成乡镇,又发展成有香蕉公司的市镇,再由那个钱多得没处花的市镇落败成一个没有多少人烟的环境恶劣且炎热的地方。这期间,多才多艺的吉普赛人、明坚毅的阿拉伯人、心灵手巧的意大利人、穷困忧郁的西印度黑人、法国娼妓、美国大亨相继来到了马孔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马孔多这个大熔炉里生存着,交织着,成为“百年孤独”的背景。而布恩迪亚一家人一个个失败的原因,就是马孔多失败的原因。

在我看来,马孔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与外面世界隔绝的村庄,即使到后来村庄有了火车,能与外面进行交流,我依然认为它是一个孤独的村庄。在这个村庄里,每天发生的事都与外界毫无联系,但不要以为这个小村庄很狭小,它只是孤独而已。老布恩迪亚探索大自然被当成了疯癫;奥雷良诺上校发动了三十二次武装起义,可是却因为战争最终失败而成为人们嘲讽的对象;何塞.阿卡迪奥第二,在反对美国香蕉公司的大罢工中目睹了政府为镇压工人而展开的大屠杀,可是作为唯一的幸存者,却没人愿意相信他所说的军队屠杀罢工工人的事实,大家都以为他疯了。因为孤独,整个村庄的人在时而消沉时而狂欢的岁月里渐渐忘却了往事,又因为遗忘,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孤独的氛围之中。奇怪的是,这里的人从来只有孤独,而没有团结,只有相互反对,没有相互认可和理解。这一切也许就是作者苦心造就的,为了反映当时的拉美世界的混乱和不同种族人民之间的不团结的现象。

在书里,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布恩迪亚一家人来写的,直到看到书的最后,我才幡然醒悟,原来这个家族的生活一直在循环,恶性循环,一代又一代的奥雷良诺和阿卡迪奥,这个家族性格想、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的代表,而他们所代表的人们,冥冥之中一直在重复着他们的先辈的生活轨迹。正如在书中乌苏拉曾提到,“时光就好像在打圈儿似的,咱们又回到了开始的时候”。书的最后,他们家族最后一个人翻译出那份几代人都在研究的手稿上写的那句“家族中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我知道,一切的循环,最终消失在蚂蚁的侵蚀中了。那个存在了许久的村庄,那个家庭的人,终于可以能结束一切苦痛,解脱了。这也许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一切痛苦被一场暴烈的飓风席卷而去。我思考,是不是作者也不希望生活充满绝望,不希望国家一直举步维艰,一步步落败?应该是,就连潘多拉盒子打开带来邪恶和疾病之后,都不忘留下希望,况是一个国家,以及生活在这个多民族国家的人民?

在那个孤独而循环的世界里,也许爱是一个奢侈的词,因为人们大多只在乎身体情欲的满足,而不在乎谁的爱是真诚的,谁的爱是虚假的。所以,在那个没有爱的地方,正是需要爱的地方,作者也希望人们能够醒悟,爱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身体的满足,爱需要被表达,需要传播开来。

很感谢这本书的出现,看完书后,我心里有种无法言语的感动,不只是因为


书中的一切苦痛最后终于结束,更因为在我手中的这本书虽然小,却承载着一段的历史,仿佛它只是向我讲述了一个个小故事,可是这些故事却能在我心里引起波澜,让我不禁感叹,小小的书中蕴藏着一个现实而神奇的世界。《百年孤独》这本书没有改变了我什么,但是它满足了我希望更多地认识这个世界的愿望,补了我对世界认识的某一个空白之处。很满足,很开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ded302d011ca300a7c3902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