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作文指导教案

2022-05-24 18:06:4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梦》作文指导教案》,欢迎阅读!
作文指导,中国,教案



大题小做 以小见大 —— 《中国梦》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审题,大题小做巧立意。

2、突出细节,以小见大精选材。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目标:

清代文学家袁枚,在一夜大雨后的清晨,雨霁天晴,观赏到了爽朗的景象,写下了《推窗》一诗:“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袁枚就是凭“习以为常”的雨后初晴情景,小题大做,以小见大地将自己渴念领略山村美景的心愿,用拟人、比喻手法将常见景象描述得引人入胜的。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三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就写作的角度,乍一看,这是一个很大、很广的话题,写这样的话题作文,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大题小做”,抓住一点,写深写透,避免泛泛而谈。“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并且让其中的每一滴水都能在蒸发之前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二、技法展示、训练点拨:

大题小做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最终与“小题大做”一样,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

大题小做的技巧如下:

1)限制定向,概念转换。题上的限制越少,留给人的思想空间就越大;标题的字越少,词语的外延也就越大。实际写作时,必须加以限制,做到宽题窄作。否则切口过大,中心就不集中。限制的方法很多,可在前面加修饰语,可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前后都加。如“父辈”——艰难的父辈、父辈的辉煌、父辈的遗憾、父辈——执著的一代、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

又如“人和工具”这个题目,如果我们对“人”“工具”这两个概念进行转换,将“人”分解转换为具体的“你”“我”“他”,分解为具体的某一个人、某一类人;将“工具”转换分解为“电脑”“电视”“汽车”“自行车”“篮球”“书籍”“钢笔”等等。这样一转换,原来抽象的虚题就变成了具体的实题了,为大题小作提供了多元的思考。又如“这是一道风景”的提示语“残阳西落,是一道风景;嫩芽吐绿,是一道风景;公交车上的友好微笑,是一道风景;马路上搀扶老人,也是一道风景;甚至你自己,也是一道风景”,已经



1




告诉我们可缩小的范围,我们便可以这样化虚为实,概念转换来创作文章了。

同学们,运用上面的技巧,如果让你以“幸福”为话题,你准备如何构思呢?



2)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小题材与大主题乃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服务的,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来表现。我们不要企求在800左右的作文中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800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一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的片段或细节、场景,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

初中课文有很多都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如《风筝》《蜡烛》《捕蛇者说》《社戏》《背影》《最后一课》等等,想一想它们都是用什么小事来反映什么样的大主题的?



你还知道有哪些课文也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呢?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文章更好地做到“以小见大”呢? 1、写有价值的“生活小事”。有人会问,“生活”还分有价值、无价值吗?分!写进文章里就有分别。我曾经布置学生做过一篇以“爱”为话题的文章。一个学生写他扶老太太过马路。这真是一件地地道道的生活小事!细节、语言、动作描写都十分到位,可我只能给他判到40分。为什么?价值太小!就这件事本身而言,当然自有其社会价值,可小学生写写还可以;作为一个中学生,还对“扶老太太过马路”“你借我一根尺子,我还你半块橡皮”之类的“生活”乐此不疲,可想而知,这样的文章能有多深的思想性?同样的话题,另一个学生写的也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今天晚饭后,我和往常一样在房间里埋头用功。这时,厨房里突然传来一声碟子被打碎的清脆的响声。我蓦地停下了手中的笔,心头不由一颤:妈妈已经为我刷了十几年的碗了„„”接着,他以此为切入点,就写妈妈这些年刷的这近十万只碗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记叙、抒情,挥洒淋漓,最后得出了“原来,爱就是一种深沉的责任”的结论,升华了中心,深化了主题,令人信服。



2




2、重视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大。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要于细微处见事物的大,往往是通过其细部特征传达出来的,写得越细致,越深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所体现出的道理就越深。朱自清的《背影》就是通过细节描写的范例。如体胖的父亲在车站为“我”买橘子时,“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勾画出父亲的高大形象。

如作文《争》通过描写一家三口几年前争看电视和现在争用电脑两个场面,反映了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变。由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展示出时代风貌,文章的境界顿出,这不正是作者放开眼量的结果?



三、反馈练习、写作实践:

1、师:接下来是你们大展身手的时候,用刚学习的技巧,以“完美的瞬间”为话题构思两段文字。

四、课堂小结、布置题目:

1、大题小做,以小见大的写作就像摄像一样,角度选得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选取的角度越小,越可以把人、物的细微特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们写作时,一定要注意选准角度,化大为小,深刻反映主题。

2、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事业,有事业才会有未来。“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中国梦”里,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国梦”有大有小,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

围绕这一主题写作,尽情书写自己的美丽梦想,阐释自己对“中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e03a00aaf1ffc4ffe47ac9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