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崤山之战

2022-05-02 18:2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秦晋崤山之战》,欢迎阅读!
秦晋

秦晋崤山之战

喜好历史的同学一定知道春秋中期的秦晋崤山之战吧!下面我来为大家解说秦晋崤山之战之中的一些至关重要的一些信息吧!

崤山之战简介

名称:之战

参战方: 晋国、秦国

晋军全歼秦

晋襄公、秦穆

地点:(今河南陕县东) 结果: 周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时间:

627)

主要指挥官: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险地而围歼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


晋国侦知,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秦军重返崤山,因去时未通敌情,疏于戒备。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

本场战役,不能说秦穆公愚笨,也不能说晋襄公聪明。然而是秦穆公不听人言,一意孤行抓住晋郑两国国君新丧不放,认为晋郑两国只关心丧事,决不会对秦国出兵有准备,造成不了对秦国的威胁。决定出兵灭掉第一个称霸之路的国家——郑国,然而却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告诉郑国国君。郑国有了准备。孟明视发现后还师。晋军知道后埋伏在崤山。将秦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晋军之所以能够打出如此的漂亮仗,是因为利用了崤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水经注》记载:"崤有盘崤、石崤、千崤之山,故名'三崤',又分东崤山、西崤山,故名''"。主峰为青岗峰,海拔1903米。崤山高山绝谷,峻坂迂回,形势险要,自古以险峻闻名,是陕西关中至河南中原的天然屏障。崤山又是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岭。登崤山北眺,黄河谷深流急,蔚为壮观。

可见,要是没有崤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再加上晋襄公团结军队,让军队士气提升到极点,时刻注意秦军动向,否则,是不可能打败秦军的。因为秦军也是身经百战的军队。


而晋国刚经历了国君驾崩的事,战斗力远不如秦军,如果和秦军硬碰硬,是必败无疑的。所以,此仗非仗人谋,乃仰天数耳。

秦军如此雄伟,为何战败?因为秦军内部有张作战和反对两个代表,这造成了秦军内部不和。从根本上输给了晋国的团结,还有不关注自己所处的地形是生是死,如此就就造成了被秦军全歼的悲壮。

于是我从中理会到:团结才是作战成功的根本。抓住时机,再弱的国家也能称霸!反之,不会关注时机的国家,军队没有一个可以驾驭军队的将军,地域再广,国力再强,君主不明,则万事皆败。吴国的灭亡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e11485e804d2b160b4ec0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