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早期书法赏

2022-08-02 10:16: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毛泽东早期书法赏》,欢迎阅读!
毛泽东,书法,早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毛泽东早期书法赏

作者:朱熹

来源:《检察风云》2013年第02

对于毛泽东的书法归属何体、何门、何派,众说纷纭。我们从现有问世的毛泽东墨迹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结合历史背景,将之分早期、中期和晚期加以赏析,就能清楚地看到毛泽东书法艺术的承脉关系、发展历程和独创的毛体形成途径。

毛泽东出生于1893年,六岁时,随母下厨,随父白耕夜作,八岁初进私墊,受晚清秀才袁吉六、名师毛宇居、学者毛鹿钟等启蒙点拨。首选欧楷(欧阳询系湖南长沙人),广览博帖,笔耕墨池,运笔得法,练就一手墨迹浑厚,魏底隶意,王貌欧架融为一体的好字,自成一家,达到了炉火纯青,尽善尽美的极致状态。

毛泽东早期书法,主要特点是刚以达志,风格博变,浩气四溢。这种书法无疑与他所处的时代、内容、个性相关。《明耻篇》这首四言诗书法作品,是毛泽东191557日题写在他曾阅读的一本《明耻篇》封面上的,这天也是袁世凯政府在日本提出二十一项侵华条约上签字的日子。毛泽东面对国家奇耻,看着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解放,故以此诗号召学子要立志报国。诗虽短,却有力,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当时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和极度愤慨的心情。此作共十六个字,从右到左,竖排每四字为一行,成方阵形,显示出庄严肃穆的神态,用笔雄拙,果敢大气,钢筋铁骨,金石味足,字眼里显露出慷慨激昂、誓报国耻的忠气,字貌金刚瞋目、力士挥拳的独特神采,仿如一支整装待发的革命军在等待冲锋出战的号角一样,雄赳赳气昂昂。笔画竖粗横细,夸张地吸取了颜真卿楷书的笔法特点与张裕钊楷书的风貌。颜真卿为人忠烈,如欧阳修《桑古录··颜真卿三十二字帖跋》中赞道: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毛泽东为什么选择颜体而作,其含义不言而喻。从这幅作品中,我们至少可感悟到三点:其一,毛泽东刚以达志的书法功底和目的,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骨气,如剑似戟不屈不挠的勇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斗气;其二,体现了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书法就开始养成了不拘泥于古人的套路,不墨守于自己陈规,因事而异的性格。人不能到,而我到之。人不能放,而我放之”“以他家为我所用,不抄袭,不攀摹。这是毛泽东为自己制定的座右铭,并以这种创新精神始终贯穿自己的书法实践活动,正因为有了这种胆识,成就了自己独树一帜、风格盖古的书法艺术。其三,毛泽东的书法造诣性很强,以致影响到他中期作品中似长枪大刀、似风雨欲来、似千军万马,这是历代古人所不可及的。从这幅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能机敏地运用字体的博变来达到他的政治目的,可谓是他书法的成功之处。另外,他的书法为何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为何能感召天下,简而言之,因为是革命土壤中的一颗火种,是经革命洪流洗礼过的真金法宝

毛泽东的书法除了斗争的一面,还有抒情的一面,与《明耻篇》题字相隔四月,毛泽东在191596日,用小字行草给他在湖南一师就读的同学萧子升,即萧瑜写了一封信《致萧子升》。这幅作品取楷书的端正典雅,通篇整齐,兼草书的流畅飞动,落纸如云烟融入了二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e2e6d5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