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

2023-01-02 08:4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欢迎阅读!
慈善,存在,事业,问题

1、地方慈善机构的社会影响力较弱

2.全社会尚未形成浓郁的慈善意识和社会氛围

3.政府有关慈善税收优惠政策有待落实和加大宣传力度, 4“慈善组织的公信度不高 5、现代慈善理念尚未普及。 6、政府职能亟待转变。

7、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8、发展慈善事业的激励机制滞后。 9、捐赠资金没有严格按规定使用

10、慈善公益事业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税收优惠政策的积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11、慈善组织缺乏独立性,“官办”色彩较浓

12 公民的慈善理念尚未形成,企业捐赠积极性不高 13、慈善机构的监督管理欠规范,影响了社会公信力 14、慈善基金的管理手段单一,增值能力比较弱

15、慈善机构人员配备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16慈善意识、慈善文化缺失 17、慈善组织发展不完善

18、慈善事业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 19、慈善事业发展缺乏有效的监督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对惠州市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也有了更全面和更深一层次的认识。毕竟现代慈善事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总体上还十分落后。其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此次调查中得到了反映。

1、慈善意识、慈善文化缺失

中国传统的财富观,不利于形成现代的慈善理念,传统不露富、藏富的封建意识观念和慈善文化要求对财富的乐观态度和积极态度相背离,受“杀富济贫”“不患寡而患不均”等封建意识的影响,人们形成了不露富守财为中心的财富观。众所周知,慈善事业的资金重要来自捐赠,而我国传统家族财富遵循“血缘内继替、代际间分配”的继承原则,父死子继,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不二法则,一直延续至今,这就不难理解国人甚少将遗产捐赠社会,而只留给子孙,为子孙奠定一份基业,这种家族财产继承方式也影响了财产的捐赠,这是造成我国慈善参与率低,募集善款少的一个原因。 2.全社会尚未形成浓郁的慈善意识和社会氛围

慈善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它的发展需要有一种社会氛围,也就是需要有公民慈善意识和社会慈善价值观的支撑。当大多数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慈善事业在社会发展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也就不可能产生公益意识和慈善意识,而是将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完全归为政府职能的范围。社会慈善意识的觉醒与公民意识、公民社会、民主意识紧密相连。美国等发达国家公民意识、民主意识与慈善意识同样浓厚,而中国的情况则不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国家的仁政与民间慈善事业是不能并存的,使得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的中国封建王朝对民间慈善活动有很大的排斥性,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慈善事业采取了排斥、敌视的态度,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公益等项事业理所当然地完全由政府承担。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华慈善总会及各地方慈善机构的成立,一些慈


善项目的实施,中国公众才开始逐渐接受和认识慈善,从政府文件、领导人的身体力行到全社会舆论倡导,从学校教育到各类媒体的导向,可以看出,慈善意识在中国尚未上升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距离全社会形成浓郁的慈善意识和社会氛围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3、慈善事业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

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和政策的推动。现阶段我国涉及慈善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红十字会法》《社会团体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虽然这些法律法规对规范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促进作用,单从总体来看,我国有关慈善的法律制度仍滞后于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从法律的层次上看,慈善立法的立法层次比较低,还没有制定出用于鼓励和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的《慈善法》,原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原则性强但缺乏实施细则,与其他法律体系衔接力度不够。抽象性太强难以落实。税法对慈善捐助实际减免率过低,执行标准不一,影响了企业和民众的捐赠的积极性[g]而且我国在慈善组织监管方面还没有成型的法律法规。[h]

[g]李爱华.完善我国慈善组织监管体系的对策建议 .[]. 中国集体经济.2015,093 [h]罗丽.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 .[]. 慈善行.2010,12

4、慈善组织发展不完善,公信度不高

加强慈善组织建设,提升组织的公信度刻不容缓。的调查者表示自己实施捐赠时非常看 “慈善组织的公信度”,这样的数字提醒我们,加强慈善组织建设,提升组织的公信度意义重大,非同寻常。慈善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和能否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而建立和完善慈善组织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机构内部规范和高效管理,强化组织建设,不断提升社会公信度,是每个慈善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在慈善组织严格自律,在内部机构设置、人员队伍建设、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慈善事业也需要他律,需要法律约束和社会监督,建立社会监督机构,慈善组织定期公布财务收支状况,严格审计制度,通过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度来提高其社会慈善资源的动量能力。

5、慈善机构人员配备不完善,缺乏一定的专业素质人才

1慈善从业者社会地位与待遇目前难以界定。慈善事业是一项崇高而光荣的事业,但是国家对慈善机构社会地位、人事制度、工资福利等方面只有一个指导性意见,即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上所说的“社会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而没有一个明确的、操作性强的规定。我省都是由各地慈善机构参照事业单位的标准和本身的实际情况来拟定一个方案,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所以,慈善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难以得到相应的保障,工资待遇无论相对于一些高薪产业还是政府机关,都相对偏低,这就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慈善事业的队伍中来,使得省内很多慈善机构难以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2、专业人才缺乏,后续力量不足。目前,惠州市慈善机构的专职力量不足,人才资源的配置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太相符,这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除省慈善总会、广州市和深圳市慈善会配备了整套专职工作人员外,大部分慈善会都只设一、两个工作人员,或者干脆挂靠在各地民政部门的救灾救济科来运作,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如佛山市慈善会、潮州市慈善会等。此外,由于受条件所限,从事慈善事业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半路出家,缺乏与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e3d16fc31b765ce050814b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