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读书笔记(四)

2022-04-29 19:3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读书笔记(四)》,欢迎阅读!
语文,小学,笔记,艺术,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读书笔记(四)



今天继续读余映潮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 余老师说,教师的教材研究能力,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而教材研究的能力,从多个方面可以体现,也就是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训练,提高自己的教材研究能力。 一、说课文细读

课文细读,可以提取教学资源,可以整体反复品析,可以选点精读赏析,可以细致评点课文等等。每个内容的讲解,余老师都不是泛泛而谈,都有详实的案例。“选点精读赏析”余老师的例子是《秦兵马俑》中精美片段赏析:“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这段话,语文老师都非常熟悉,也惊赞于作者的描写。可是,这段话美在何处?余老师赏析出了8美。1.美在照应前文;2.美在结构清晰;3.美在句式工整;4.美在内容丰富;5.美在联想生动;6.美在语言精致;7.美在虚实相映;8.美在它是仿句仿段的范本。

如果不是细致入微地品读,如果不是一遍遍一句句地解读,余老师怎么会发现这段话的美妙之处。

二、说教材的横向连读法

课堂上的“碎问碎答”现象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这这个现象的发生,就在于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很好地利用课文中的教学资源。

横向连读法就是很好的利用课文教学资源的方法。1.对同类课文篇目进行统计,人教版写山水游记地方风情的课文有25篇,叙事类的课文有100多篇;2.对同类课文的特点进行概括,游记类课 文的写法就有移步换景法、游人不游法、重点表现法、抒情为线法、描绘画面法等;3.对笔法相同的材料收集,单单以中心句开头的“概写一笔,细写几笔”的段式就列举了《秋天的雨》《盘古开天辟地》《赵州桥》《香港,璀璨的明珠》《桂林山水》《祖父的园子》等课文。一样的语段结构,一样的读写规律,一样的表达规律,当教师把这些语段综合在一起呈现给学生,或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进行整合。知晓了规律,发现了规律,不论是从学生的阅读分析,还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抑或是学生的思维,甚至学生的习作,不是都有帮助吗?不是一举多得吗?;4.对形式相近的句式纵深研究,“有的……有的……”的句式,余老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至繁,就列举了最简单的、比较简单的、有点难的、比较难的、很难的、最难的共6种表达;5.对同一手法的运用细腻品析,描绘画面的古诗词,就有动静之美、流动之美、色彩之美、声色之美、层次之美、呼应之美、映衬之美、构图之美、宏微之美、情味之美、虚实之美、意境之美。

这个内容的讲解,让我也深思。我的课堂也存在这样的“碎问碎答”,缘于我缺少教材的横向连读,缺少归类分析。联想到教学中,我对景色描写一类的古诗词教学最是没把握,看了余老师的“对同一手法的运用细腻品析”,我豁然开朗,因为我缺少这种综合的横向的连读,所以我就对古诗词的画面之美就没有具体分类和细腻品析。我心尚无,学士怎会心有?正如余老师说的,因为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三、说养成提炼教学资源的习惯

小学的课文,大都浅显,一读就懂,但是我们依然会在课文的表面内容上兜圈子。既然浅显易懂,还要教师干嘛?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提炼教学资源,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地运用课文,而不是只教表面内容。1.可以从语言学用地角度进行;2.可以从文句表达地角度进行;3.可以从活动设计的角度进行;4.可以从精读训练的角度进行。在教学《纪昌学射》一课时,1.情境假设:将故事编绘为8幅连环画,从文中提取8个句子,分别作为8副画的解说词;2.示例第一幅画和解说词;3.学生各自活动,勾勒整合其余7个句子;4.片段细读,品析语言;5.动笔写句,运用成语,点名寓意。

提炼教学资源,我们每个教师都要对我们的教材“永存敬畏之心”,让我们精美无比的教学资料,发挥最大最美最极致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e4fd07a5a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3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