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2024-03-05 20:2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1课 《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欢迎阅读!
邓稼先,下册,教案,语文,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题:《邓稼先》

日期:2023222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同探讨疑难问题。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德育的渗透要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学习他的无私爱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积累语言素材,渗透“写”的能力的培养。 教材来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材分析:

《邓稼先》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这些名人,是那些在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记叙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本文选自19938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以50年朋友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本单元主要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授课对象:初一五六班学生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关于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初步感知了邓稼先伟大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梳理了文章的结构脉络。在此基础之上,本节课通过学习寻找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带动整体阅读,同时学习用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来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通过分析重点语句来体会作者情感,用做批注的方式归纳体悟、提出疑难,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学习目标:

1.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段落,揣摩其中的含义。 2.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胸襟,体会他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邓稼先的贡献对当时中国的意义,从而真正地认识邓稼先这个人。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屏显:品细微处,见大情怀

过渡语:杨振宁用笔时仍保留着科学家的严谨性,遣词造句皆有度,较为理性客观。特别是在文章第三、四、五部分分别选取了邓稼先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特写镜头进行了细节描写,我们不妨聚焦这些细微处,走进邓稼先的内心。

1




(二)活动:请大家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明确:以“我最感动的词语或句子是……原因在于它体现……”作答

(大家边读边圈出、勾画出重点的词语,并在语句旁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

预设:

听其言—— 11971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

从文中的“只”可以看出他对国家机密极为谨慎,至交好友也不会透露半分。 (板书:谨慎、严谨)(还有没有体现他严谨的句子?)

2)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从文中“他觉得”“再去证实”可以看出他为人严谨,事关国家尊严更要求实。联系当时的背景,他实是向周总理请示。

3)席中有人送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经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可以看出他做事严谨负责,有始有终,用词理性客观,“最早”表时间限定,“极少”是量,双引号的“援助”表示也非真正意义上的帮助,他平淡朴素的言语给了杨振宁极大的情感激荡。

4)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面对意外,生死难料,邓稼先依然选择置生死于度外,一个句号写出了他心态的平和、内心的坚定,如果改成感叹号则无法体现他个性底色的那份“忠厚平实”对比文中邓稼先的讷言敏行,只”这样最小值的副词更能突显他置生死于度外,献家国于无悔的大情怀。

(板书:忠厚平实、置身死于度外)(还有没有体现他忠厚平实的句子?)

观其行——

最不要引人注目 竟有能力说服 竟能说服 最不引人注目 有能力说服 能说服 与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作对比,突出了邓稼先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内敛。他竟能在“文革”天天对打被围攻的时候说服那些同事继续工作,那些队员不干扰他工作。作者连用了两个“竟”,可见这是件很难的事,突出了他深得群众信任,何等无私纯粹,他身上体现了浓浓的中华传统文化属性。 (板书:忠厚平实、没有私心) 猜其心——

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预设:此处是杨振宁表示对邓稼先心理的不知,虚实相生,看似不知,实则因对其性格、品质知之甚深,故言不言之言,表深切之意。环境的荒凉偏远、条件艰苦,负重前行,责任之大,并没有影响他对民族事业的坚定、执著。 (板书:坚定执着)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e916949be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