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重阳节的起源

2022-10-06 17:5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的起源》,欢迎阅读!
九重,九月初,起源,阳节的

九月初九重阳节的起源

因为几千年的传承,重阳节的起源已经很难考证了,九九重阳一词早在战国的《楚词》中就已经提到过。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还不是一个节日,到了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到此重阳节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人们聚会饮宴的节日了。到了晋代,在文人陶渊明的《九日闲居》序文中写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个时候,重阳节就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唐代正式将重阳定为民间节日,更是有大量的诗文描绘重阳节、抒发对重阳佳节的感怀。到了明代,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定为阴数,把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由于九月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同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重阳节一定要赏菊饮菊花酒,这不仅是一种习俗,也是件很陶冶的事儿,它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插茱萸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还有一个就是饮食的习俗了,吃重阳糕。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时。还有的会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来源:筠连热线http://www.645250.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6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ea56b1514791711cc7917b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