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生平及作品

2022-04-11 22:05: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鲁迅生平及作品》,欢迎阅读!
鲁迅,生平,作品

鲁迅生平及作品



1.五四运动以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他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的外祖母家住农村,他经常随母探省,因而熟悉农村社会。外国资本的侵入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使农民身受压迫。不久,周家遭到变故,鲁迅的祖父科场案件系狱,父亲又长期患病,“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从13岁到17岁这几年,他经常出入于当

铺和药店。在被侮蔑、受歧视的环境里,鲁迅感到社会的冷酷和势利,切身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98年,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进入高潮,鲁迅就在这一年离家到了南京。进了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随后又转入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课余爱读当时翻译过来的科学和文艺书籍,其中赫胥黎的《天演论》引起他很大的兴趣,从这部书里他初步接触了进化论思想。

1902年鲁迅官费留学东渡日本,先进入东京预备学校。刚满21岁的他便有以身许国的志向,在一首短诗里他抒写了自己的爱国主义襟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后来,他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在仙台二年,有一次,教室里放映纪录日俄战争的幻灯画片,其中有一个中国人据说是为沙皇的军队当侦察员,被日军捉住杀头,周围看热闹的也是一群中国人,面对惨剧,神情麻木。鲁迅深受刺激,更加深刻地感觉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从民族革命和人民解放的要求出发,鲁迅认为,医治精神的麻木更急于医治肉体的病弱,而文艺是改变精神的利器,于是便决定弃医学文。

1906年,鲁迅回到东京,计划创办文艺杂志。他多方搜集被压迫民族的作品,注意力侧重于俄国、波兰等国家,受到果戈里、契诃夫、显克微支等现实主义作家的影响;竭力推崇拜伦、雪莱、雨果、海涅、普希金、莱蒙托夫和裴多菲等人的同情弱小、抵抗强暴的作品。终因人力和物力的限制,计划未成,以后他便开始译书,撰文。

1907年起,鲁迅一方面翻译北欧和东欧的现实主义作品,另一方面又在留学生主办的


《河南》杂志上发表论文,其中最能代表他当时思想的是《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 1926年均编入杂文集《坟》

鲁迅于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授课之余开始辑录唐代以前的小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出于强烈的反封建的愿望,根据他在故乡绍兴参加宣传活动的生活实感写下文言短篇《怀旧》(收入《集外集拾遗》,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临时政府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在南京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政府迁到北京。1912年到1917年,他更多的时间在沉思默想,抄写古书,辑录金石碑帖。这些都成为他以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必要的准备。

2.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鲁迅于1918年就和李大钊等一起参加《新青年》的编辑活动,陆续发表小说、论文和杂感。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刊登于第4卷第5号(19185月)这是向封建主义宣战的檄文,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鲁迅接着又发表《孔乙己》《药》等短篇小说,从各个角度向封建传统进攻,大大激励了处身于革命浪潮中的青年,引起社会广泛注意。此后他陆续写的20来个短篇,1923年和1926年先后编成《呐喊》《彷徨》两个小说集。这些小说,如他自己所说,是从“为人生”出发的,集中描写了农民和知识分子这两类人物,成为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面镜子。

他还以散文诗《野草》等记录了这一时期的心情。公余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校教课,编写《中国小说史略》讲稿;先后支持和组织了语丝社和未名社,出版《语丝》《莽原》《未名》等刊物。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大量“随感录”和那以后的许多著名杂文,19251926先后编辑为《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鲁迅的这些小说、杂文,极大地深化了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鲁迅是五四运动中斗争最彻底和影响最广大的作家。

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

1925年,鲁迅在当时任课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潮中积极声援学生,直接和北洋政府对垒。次年,“三·一八”惨案发生,他又以实际行动参加群众斗争。“三·一八”后,他受北洋政府通缉的威胁,于同年8月南下,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在厦门写完了在北京即已动笔的散文集子《朝花夕拾》,编定《汉文学史纲要》前10篇。不久,应中山大学之聘,于19271月抵达广州,任文科主任兼教务主任。此后,他和党的组织有了更多接触,也有更多机会学习马克思主义,鲁迅思想上酝酿着一个巨大的飞跃。


1930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和直接领导的一个组织。鲁迅是发起人之一,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左联”在30年代反文化“围剿”斗争中取得丰硕战果。这个组织以有鲁迅这样的旗手而大大扩展了自己的影响,在艰苦环境中树立起鲜明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旗帜,编辑了《萌芽》《前哨》《十字街头》和《译文》等公开或秘密的刊物。

1930年起,鲁迅写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8本杂感集,一本根据故事和传说写成的《故事新编》,这些作品既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又反映了他作为马克思主义战士的思想特点。

193610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 4.鲁迅的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书信集:《两地书》

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其他:《集外集》1933年以前未曾编入集中的杂文,新诗和旧体诗)《集外集拾遗》(作

者没有编完,1938年由许广平编定。 5.评价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里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ee0850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