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022-09-08 01:03: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欢迎阅读!
修辞,手法,常见,作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一、比喻

1、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3、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 、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3、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5、比喻句的好处(作用): 比方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特点),表达了作者 情。

二、拟

1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2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4拟人句的好处(作用):赋予 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特点),表达了作者 之情。

三、

1什么是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2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3例句

1)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4、排比的好处(作用):一气呵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特点),表达了作者 之情。句式整齐,增强语势,增加表现力。

四、夸

1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2、例句


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夸张的好处(作用):夸大事实,突出强调了 (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

五、设

1什么是设问

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2判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3、例句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4、设问的作用:自问自答,设悬念,吸引读者注意,思考。

六、反

1什么是反问

反问就是明知故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2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3、反问的作用:更有力地强调了 ,语气更强烈,发人深省,激发读者思考。 七、对

1 什么是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2判断要点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3、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八、反复

1、什么是反复

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2、如: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3、反复修辞的好处作用:突出强调了 (特点),强烈表达作者 情感。 九、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十、借

1什么是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2判断要点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3典型句子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

十一、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十二、引用:就是引别人的文章、诗词、名言等。

修辞手法专项练习

一、.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0.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11.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12.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13.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14.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 ____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会儿 ;一会儿 (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操练(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试题常见的问题: 1、赏析划线句子。

2、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ee18c4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0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