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看图作文教学(论文)

2022-05-23 18:08: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小学低年级看图作文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低年级,作文,小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低年级看图作文教学

猫街镇三家村小学 李子武



看图作文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它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起着基石作用。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水平的特殊性,看图作文本身的特殊性,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看图作文教学需要科学合理的符合小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看图作文,是将各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画面,转变为思路通畅,词语丰富,生动感人的书面语言,用文字将画面上的人及事、景物再现出来,使读者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观其景,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看图作文是供料作文的一种,如看简单图,综合图,单幅图,多幅图乃至照片等。看图不但是低年级训练说话写话的途径,也是为书面习作铺桥架路奠定基础的良药,更是高年级提高习作水平的秘方,起到发展思维,训练语言及练就表情达意的基本功。

一、 当前小学看图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陈旧,让学生无话可说。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传统的看图作文教学中,常常让学生观察图画或实物后说话,尽管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兴趣,进行引导,但学生常出现“老师要我说,而我不想说”的被动场面,教学效果不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固然是各学科的共性问题,但是,观察对于看图作文教学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在传统看图作文教学中,孤立的单幅图,表现的时空很有限,这单一的、瞬间的情景,难以展现事情的发展过程;多幅的连续图也无法生动展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由于小学生阅历浅,观察时往往是随意的,思路狭窄,看后表达时常感到束手无策,即使想说,也说得内容简单、肤浅。

(二)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交流,没有体现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作用,即“协作学习”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共享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看图作文教学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教师常常指名几位学生看图局部说后,让少数尖子生连起来说。学生参与说话面很窄,而且提问及回答基本上都是在老师和学生间一对一进行,忽视学生间协作精神的培养。


(三)作文教学耗时多,效果差。

传统的看图作文教学常把看图说话、练习写作安排在两节课,即使把两项任务紧凑地安排在一课时内,也常常因学生书写速度慢而拖至课外完成。批改作文则是教师的单边活动,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讲评反馈,必须在教学批改之后,不但间隔时间长,而且也只能挑几篇典型作文进行讲评,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被束之高阁,最多也只能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写在其作文本上,而学生对老师的批改,大多只看分数,不急于了解自己的作文究竟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种反馈慢,效率低的教学方法给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内容思想性要求过高,成了“千篇一律”

以往的看图作文教学,我们教师总是过高地看重作文内容的思想性。当然,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有意义的好人好事自然可以引导学生去写,但是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体验,没有那么多的生活题材可以挖掘。于是“让位子、推车子、抱孩子、捡票子、收谷子”等“五子”现象屡见不鲜,成了“千篇一律”的作文。

二、低年级“说”“写”等语文能力的发展水平与特征

小学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其中说的能力就是要用普通话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包括准确运用语言,说好普通话的能力,当众说话,有中心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答问有迅速应变能力,创造性地复述,有联想、发现的创造力等。写的能力就是能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所想到的,所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包括认识生活的能力,选词用语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加工修改的能力等。看图作文是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比较常见的形式,是以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前提,要求学生写下有关图画的内容和思想内涵,小学课本中出现的看图作文的课后思考与训练一般都是有“看图讨论”“按要求说话”“看图写话”三部分组成,由此可见,看图作文能力不仅是“写”的能力,而且还离不开“说”的能力。因此,低年级学生听和写的能力对看图作文的能力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三、看图作文的特殊性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虽没有专门的系统的教材,但其重视程度却非一般,作文能力可以衡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看图作文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作文形式,其图画的鲜明性,内涵的丰富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爱好与激情,能够唤起他们对相似情景的回忆,从而解决他们作文无话可说的难题。著名作家秦牧曾说: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的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可见,看图作文与作者根据所给定的题目要求,在头脑中确定所要表达的信息,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这些信息且合成文章的内容结构和形式结构


的一般作文又有所差别,看图作文有“图”的插入,有“图”的刺激,因此,“图”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看图作文中根据篇幅有单幅图和多幅图之分,在小学三年级之前的课本中两者兼具,画面较简单,直观,且一般以说话要求为主。三年级的课本中多幅画居多,且各幅画之间的联系需要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情节性较强,多幅画的看图作文如果表达成文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要表达成文不仅需要构思,而且还需要想象与联想。因此,教师对学生关于图画之间的联系的引导既要科学又要艺术尽量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让他们自己去进行联系。此外,看图作文还有景物画和人物画之分,但无论是人物画还是风景画都是静止的,要通过想象才能动起来。低年级的学生对有色彩的东西和能动的东西比较感兴趣,而对静态的东西就并不一定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牵动学生的想象是十分关键的。

看图作文是从视觉到文字的转变又是区别与其他类型作文的鲜明特征。一般认为,口语独白是作文构篇的基础,是文章的最初形态,从一定意义上说,作文就是“自己写话”,而看图作文则是学生先把所看到的转换成为自己的话,然后再写下来,在语言心理结构上起着双重改组的变化。因此,低年级看图作文中,要求学生“说”,必先让学生“看”,要求学生“作”,必先要求学生“说”,是必然的途径。

四、教学中教师如何让学生写活看图作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因此,看图写话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是学生写作的基石,是写作文的准备阶段。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过程是怎样的?我们该如何知道学生提高看图写话的能力,为中高年级的作文作铺垫?本文就看图写话的这两个问题展开探讨。

(一)、剖析“看图写话”

顾名思义,“看图写话”就是根据指定的图片写一段话。但是,这个看似简单的写话其实包含了复杂的层次。“看图写话”包含了四个过程:看→想→说→写。当学生看到一幅图后,双眼在充分观察后把看到的表象输入大脑进行想象加工,然后把各种各样想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通过“说”这个环节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最后,用文字完整具体地把口头表达的内容记录下来,成为一段话。因此,这四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1“看”是前提。

“看图”是写话的基础。没有把图画内容看清楚,就不能准确表达图画内容。由线条和色彩组成的图画形象只有通过观察才能感知它,理解它,表达它。观察质量的高低,决定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efed4216f1aff00bfd51ee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