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的近义词

2023-04-07 18:01: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鞠躬尽瘁的近义词》,欢迎阅读!
近义词,鞠躬尽瘁

鞠躬尽瘁的近义词

【成语】鞠躬尽瘁 【拼音】jū gōng jìn cuì

【释义】指不辞辛劳,尽力于国事,形容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用法】补充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含褒义。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全三国文》卷五十八)

后人根据这篇文章的结尾提炼出“鞠躬尽瘁”这则成语。 【近义词】鞠躬尽力、忠心耿耿、赤胆忠心、呕心沥血 【反义词】无所用心、养尊处优 【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由于统治者昏庸无能,各地诸侯纷纷割据自立,天下大乱。在这期间,曹操崛起,统一了北方。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执掌了政权。不久,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史称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正式登基,江东的孙权也称王称帝。于是,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蜀汉的皇帝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诸葛亮辅佐刘备,把蜀国治理得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不久以后,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继位。刘禅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刘阿斗”,他十分昏庸无能,只知享乐,便把国内的军政大权全交给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贯主张联吴伐魏。这时他一面和东吴交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方边境,然后积蓄力量,积极准备北伐。过了一段时间,诸葛亮感到力量积聚差不多了,便决定出祁山北伐魏国。在出师前,他给后主刘禅上表,要他听信忠言,任用贤臣,富国强兵。这道奏表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并没有成功,诸葛亮兵败以后,只得退兵回蜀地。


过了几年,诸葛亮决定再次北伐。当时,蜀汉有一些臣子对诸葛亮北伐持反对态度。于是,诸葛亮再次上表给后主,详细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说明蜀汉和魏国势不两立,你不去伐他,他就要来伐你。后主刘禅看了,同意诸葛亮北战。这第二道表,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先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指出讨伐曹魏是巩固蜀汉政权、兴复汉室江山的当务之急。文章的立论,由先帝刘备伐魏的决策开始,坐实到刘备托付诸葛亮伐魏这一重大任务之上,说明了这次出师,乃是非伐不可的大事,决不能有所怀疑。接着综论蜀中非议的错误。这从两个方面立论:一是先帝遗意的决心,一是当前形势的有利,指明此刻出师,是为最佳时机,决不能宴然自惜,偏安蜀郡,得出了“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的结论。然后,诸葛亮从六个方面具体驳斥了蜀中非议的错误。最后论述世事多变,难以预料,必须尽力而为。在这道表的最后,诸葛亮用“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结尾,表达了衷心为国的意愿。这八个大字铮铮有声,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忠肝义胆,是全文高潮之所在,也是诸葛亮人格璀璨光辉之所在,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遗憾的是,由于蜀魏力量相差太大,这次北伐又未能获胜。但诸葛亮并没有灰心,他仍一直谋求机会,讨伐魏国,直到最后病死在军中,践行了他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愿望。

《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由于表现了诸葛亮一心为国的忠贞气节,成了历史上的散文名篇,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价值。

【成语寓意】

这则成语典故集中体现了诸葛亮忠心耿耿、克己奉公的高尚品格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这种尽职尽责的品格和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后人做出了表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f09e895a6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