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022-09-28 09:0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欢迎阅读!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从刚走上三尺讲台信心满满,送走学生一批又一批,如今却越来越不会教学了,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有这样的感受呢?社会在变化,所面对的学生也在变化,而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活,从工厂子校到社会力量办学再到公立学校一路走来,环境在改变、学生在改变,而我的教育教學方法却一成不变,这怎么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呢?就其原因是自己理论学习跟不上教育改革的脚步。做一名教师挺苦挺累的,但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就应该默默地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争做一名受到学生喜爱的好教师。笔者从教于一所城乡结合部中学,生来自周边农村、辖区小商小贩和工厂,学生参差不齐,有的孩子放荡不拘,学习习惯不好,更为让人恼怒的是他们认为生物学科没有参加中考不重要而在课堂上混时间,或说话、或玩手机。课堂上就维持纪律花去了大部分精力,因而有时实在控制不住自己而对学生发怒,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震慑作用,却没有去想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结果,学生只好一时,并且出现师生关系越来越不和谐,这不是与国家提倡构建和谐社会背道而驰吗?再这样下去可不行,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高效课堂是近期研究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先学,一开始我是持怀疑的态度,我所教的学生,他们具有自学的能力吗?他们能按照我提出的提纲进行自学吗?于是与学生商量,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更能够让他们接受。通过反复商量后,学生比较喜欢由老师将当堂课的重点内容以提纲形式写在黑板上,学生自学后将不懂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向老师提问,由老师给予解答。于是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按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尝试。笔者在进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节的教学时,先将本节的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然后学生自学,对不理解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向老师提问,其中一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您说过,动物要生存,他首先要解决的是获得能量、呼吸等。那么蛔虫在我们的肠里是怎样呼吸的呢?我没想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更没想到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由于课前没关注到这个问题,我一时不能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在课堂上狠狠的把这名学生表扬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这位同学一样,能提出老师都不能回答的问题出来。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撬动起来,学生纷纷提问题,出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有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根本就不着边际,但我没有打断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且对问题提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初步试验取得了成功。通过这样的尝试,取得的效果的确在我意料之外,所以从初步的尝试中体会到:1不能死盯考试成绩:在工厂子弟学校到社会力量办学学校从教时,学生整体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引导,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竞争非常强,随时随地眼睛都在盯着前面的同学,为赶上前面的同学而暗自努力,于是课堂上更加注意倾听老师课堂上所讲的每一句话,深怕漏掉了哪些关键的知识点。虽然那时的学生考试成绩很好,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都不敢让人恭维,一个简单的例子,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时,全班没有一个学生能主动举手回答;实验时,大多数学生在小组里充当看客。他们习惯于张口接着送来的食物,没有自己去寻找食物的能力。而现在的学生,虽然他们的行为有些放荡不羁、习惯有些怪异、思维方式有些与老师不合拍,由于我们没有进入他们的生活圈,没能思他们所思,想他们所想,所以没能真正了解他们。一位同事班主任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这位班主任在电视里看到一则报道,一位来自农村患重病儿童,由于家里没钱而面临终止治




疗,电视台呼吁社会为这名孩子伸出援助之手,于是这为班主任在班里给学生讲了这则故事,没想到班上的学生都积极响应,提出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这名儿童,并且马上行动起来,积极捐款,一位学生还说,老师您的那一份我帮您交了。这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从未有过的。这位班主任如是说。这则故事让我陷入沉思,我们评价一名学生难道就只有成绩?2、相信学生:学校转制后,按就近入学之规定,入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附近商贩,他们从小得到家长的关爱很少,这也导致这些孩子的独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远高于城市里的孩子。虽然学生的入学成绩的确很低,但我们为什么在教学中不能化学生优势为学习动力呢?柏拉图曾指出:人类具有天生的智慧,人类可以掌握的知识是无限的。人类大约9095%的潜能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我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等待发掘,学生能提出老师不能回答的问题来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是情理之中的。3、矫正习惯:要想当好农民,决不能仅仅播下几粒积极乐观的种子,然后指望不劳而获。我们必须给这些种子浇水,给幼苗培土施肥,要是疏忽这些,消积思维的野草就会丛生,夺去土壤的养分,直到使庄稼枯死。苏埃尔·皮科克说:成功人士始终用积极的思考、积极主动认识自我,用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得到调动,但由于他们长期形成的习惯一下子是难以改过来的,这得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进行矫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命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f4b2cb8fe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