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地区辽金时期冶铁遗址及窖藏铁器研究

2022-12-19 23:1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鞍山地区辽金时期冶铁遗址及窖藏铁器研究》,欢迎阅读!
鞍山,窖藏,辽金,铁器,遗址



鞍山地区辽金时期冶铁遗址及窖藏铁器研究

鞍山有中国钢都之称,冶铁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时便已出现冶铁也,至辽代时,达到鼎盛时期。古矿洞遗址与陶官屯遗址的发现,以及《辽阳县志》等历史文献中的记载,证明了辽、金时期鞍山地区冶铁业的发展。在千山灵岩寺遗址发掘出的窖藏铁器,对研究辽金时期中国北方地区制铁业的技术水平以及农具和其他手工工具的演变及发展史都是宝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鞍山 辽金时期 冶铁 铁器

一、鞍山地区辽金时期冶铁遗址

鞍山素有中国钢都之称,铁矿资源丰富,冶铁、制铁及用铁的历史悠久,有关文字记载最早可溯至西汉。《汉书?沟洫志》记载:平郭,有铁官、盐官。汉代的平郭即在今营口市盖州西南一带,其地与鞍山相距不过百公里左右,二者曾同为辽东郡辖境。至辽代,鞍山的采矿、冶炼和制铁业已进入鼎盛时期。《辽史?食货志》已有关于室韦(山)手山东平县的记载。据研究,其中室韦(山)手山即分别指今之鞍山地区的千山和首山,两山均为重要的产铁之地;而东平县则原为汉襄平县故地,位于今辽阳市东南部的鞍山弓长岭铁矿即在其辖境之内。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发现的冶铁考古资料,进一步印证了古文献中相关记述:如鞍山旧堡区王家堡子发现的汉代铁矿坑遗址、西鞍山发现的辽代古矿洞遗址、鞍山北部汤河亮甲村发现的辽代冶炼遗址等,出土的铁器包括农具、兵器和生活用具等②。有学者认为,辽金时期曾是古代辽宁冶铁史上的一个大发展的时期③。



(一)鞍山古矿洞遗址

鞍山南郊的杨柳河畔,有两座东西相对形似马鞍的山,俗称东、西鞍山。山虽不高,平均海拨只有250米左右,东西绵延仅十余公里,但山势陡峭,怪石嶙峋,给人挺拔巍峨之感。东鞍山因铁矿储量丰富,品位较高,经半个多世纪的露天开采,多数山峰均已削平,西鞍山则次之,作为国家储备矿,大规模的正式开发尚未开始,但零星的地方企业采掘,也早已使其满目疮痍,失去了昔日的风采。1980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位于鞍山市区南7公里,沿杨柳河西岸的西鞍山山上,分布有十几处古矿洞。最大的矿洞洞口高约10米,宽6米。洞内有人工开凿的小洞,形状各异,洞外残留着碎矿石。在洞内外曾发现过铁撬棍、铁钎、铁锤等开矿工具。石壁上有人工开凿的石蹬。壁顶是一个高3米、宽5米、长15米,可容100余人的洞室。北侧有一石桌,桌上有一盏铁制油灯,桌下有粗瓷白釉碗一件和鸡腿坛口沿残片等辽代遗物。此地距辽代铁州古城址不远,据此,有关专家断定这里是一处与辽代铁州有关的铁矿遗址。



关于西鞍山古矿洞的开凿,考古工作者多年来寻求了以下佐证:






1、据《辽阳县志》记载:鞍山石洞,旧堡村南。鞍山东山坳有石洞,口东,始入须屈身而下,再进数武,方广可五六丈。光绪甲午有四五人持烛入,行半里许,恐怖不敢前而返,未测洞之所到也,所云即为此洞。



2近年来,考古人员在距该洞东侧2公里的鞍山驿堡所在地发现了大型的辽代古城遗址,此地因地面尚存一段城墙和城基,当地人又称官墙子。始建于明代的鞍山驿堡即坐落在官墙子遗址之上,大约叠压了该遗址的1∕3左右。关于官墙子遗址是否为辽代铁州故址问题,目前学术界说法不一,尚无定论。遗址中确实出土了辽代白瓷、褐釉粗瓷等陶瓷残片及铁剑、石臼、炮石、铁窝子(疑为古代炼铁所用坩埚)等辽代遗物。据本地百姓介绍,20世纪50年代遗址中还曾发现过类似铁炉一样的东西。



由此可见,西鞍山古代矿洞应与其山脚下的辽代官墙子古城遗址有必然的联系,从年代上看,二者应是一致的。



3、鞍山地区的矿冶业,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当始于西汉。《前汉书》补注二十八卷载有辽东郡有盐官、铁官,汉代地属辽东郡的鞍山如无矿冶,何设铁官?以《明一统志》记载:汉在辽阳南九十里有铁厂百户所,盖州卫北九十九里有铁厂百户所。从地里位置上看,这些铁厂百户所应在鞍山区域之内。



汉代以后历代,采矿和冶铁业不断发展(清初除外,因皇室惟恐泄漏龙兴地气,曾一度禁止开矿),至辽、金、元进入鼎盛时期。辽太祖神册年间(公元916——921年)于辽阳设此为用征实铁的办法,监督矿冶业而设置的专门机构。是时,地处辽阳府所辖的鞍山一带,矿冶若不兴盛,何以设铁榷专管机构呢?



4自近代以来,经考古工作者和矿山冶金专业人员调查,鞍山地区发现的采矿和冶铁遗址屡见不鲜,如鞍山旧堡区王家堡子发现汉代的古矿坑遗址、山北部汤河亮甲村(现为辽阳境内)发现的辽代冶炼遗址等,汉代为居就县故址,在其辖内名为牌路沟的地方,发现三处古矿洞,附近并置有栖金坑(即冶铁坑)旧址。距此西北2.5公里左右,有太平沟冶铁遗迹,现存的两个灰坑内仍残存木炭屑和烧石。



应该说,自有汉以来,鞍山地区发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大量铁制农具、兵器、生活用具等无不与本地产铁有关,因此西鞍山古矿洞,年代上限至迟应为辽金无疑。在上述采矿和冶铁遗址中,辽金时期铁器发现一直比较零散,绝大多数铁器出自居住或窖藏遗址中,1954年鞍山市区陶官屯金代农家遗址出土的铁器即是典型的一例。



(二)、鞍山陶官屯金代遗址

遗址位于鞍山市西郊陶官屯窑场。1954810月由东北文物工作队发掘。遗址范围南北长40米,东西宽50米。距地表深1.2米处发现有砖石墙基的土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f6c3344bb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