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2022-04-08 10:28: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心理学》,欢迎阅读!
社会心理学

暴力游戏对儿童和青少年侵犯行为影响综述



摘要: 在当今信息社会,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儿童,青少年越来更多的接触到互联网是不可避免的现实。越来越多的游戏为了吸引玩家的眼球而以极端的暴力场面作为游戏卖点。暴力游戏具有暴力内容的逼真性、极端性和游戏者对游戏角色的认同性等特点,容易诱发侵犯行为。本文主要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暴力游戏对习得攻击行为的独特作用,并总结前人对于暴力游戏对儿童和青少年影响的研究结果。然后提出建议和对策,最后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关键词: 侵犯行为 攻击行为 暴力游戏 研究 影响 1.引言

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伤害意图、伤害行为与社会评价是侵犯的三个要素。

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对于侵犯行为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例如弗洛伊德提出人具有侵略本能(死的本能)。多拉德等人提出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的”

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都赞同,学习是侵犯的主要决定因素,侵犯是习得的,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予以消除。 2.相关研究

21暴力游戏提供了一个习得侵犯行为的最佳形式

班杜拉认为,个体学习攻击行为方式有两种: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它包含四个子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产出过程和动机过程。这一理论的提出以及他做的关于攻击性榜样的观察学习的实验,使很多人开始关注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1]

暴力游戏游戏玩家呈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充满暴力的世界,栩栩如生的人物在互相残杀,血淋淋的场面提供了异常激烈的刺激。这是儿童和青少年习得攻击性行为的直接榜样。班杜拉在研究电视对人们注意力方面时曾指出:“电视榜样在吸引观众注意力方面是如此有效,以至于不管是否具有其他诱因,观众都会学习电视中的榜样所表现的行为。”暴力游戏游戏玩家注意力的影响觉不亚于电视对观众的影响。[2] 暴力游戏不仅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攻击榜样,而且还提供演练攻击行为的场所,暴力游戏的独特设计使观察学习的产出过程和动机过程可以在游戏中同步体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攻击行为的产出要受到限制与惩罚。而在游戏中,攻击行为不但不会受到限制,反而还能得到奖赏,玩家可以将各种攻击行为尽情地实现出来。暴力游戏的独特特点使得儿童和青少年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将观察学习的四过程全部实现,这大大加强了对攻击行为习得的力度,缩短了对攻击行为习得的距离。LiyenPicus1973研究指出游戏中若要求被试“扮演”一个攻击者,在随后的测验中,他们通常笔未作要求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攻击倾向。BraunGiroux指出,游戏是诱发成瘾行为的最好范式。Barton1981)等人认为,榜样、强化和演练三因素的即时结合,对攻击行为的习得所产生的强大作用力是其中任何单一因素所不可比拟的。

2.2暴力游戏容易诱发侵犯行为

Gentile等人(2009)让被试每人先玩20分钟的游戏(亲社会游戏、暴力游戏和中性游戏中的一种)游戏结束后让被试从30个拼图中(容易的、中等的、难的分别10个)选择11个拼图分配给同伴。告诉被试,如果同伴在10分钟内完成了11个拼图的至少10个,同伴就可以赢得10美元的礼券。被试可以通过分配容易点的拼图以帮助同伴,也可以通过分


配困难点的拼图来伤害同伴。然后,通过分析被试为同伴选择的容易点的拼图和困难点的拼图的数量对比来评估其助人行为和伤害行为。结果表明:玩暴力游戏的被试对同伴的伤害意图显著地多余玩亲社会游戏和中性游戏的被试[3] 研究还表明,当被试认同游戏中的攻击性的角色时,他便会产生更多的攻击行为。Konijn等人(2007)让荷兰低教育水平的青少年(男孩)玩暴力游戏和非暴力游戏游戏之后在和虚拟的“同伴”一起完成一个竞争反应任务。在该任务中,胜利者可以通过耳机向失败者发出噪音。实验前研究者会告诉被试,过高的噪音会导致人的永久性的听力损坏。结果表明,玩暴力游戏并且认同游戏中的暴力角色的被试最具有攻击性,这些被试所发出的噪音足以致“同伴”永久性的听力损坏,即使在同伴并没有激惹他们的情况下也是如此[4]

对于那些与现实生活相近的游戏以及可能使游戏者深深沉浸其中的游戏游戏者更容易对之产生角色认同。

2.3暴力游戏容易是玩家对暴力产生“脱敏”效应

长期玩暴力游戏会使游戏者对暴力产生“脱敏”效应。Garnagey等人(2007)让两组被试分别玩20分钟的暴力游戏和非暴力游戏游戏之后在再观看10分钟的包含有真实生活中的暴力场景的视频录像,同时在观看过程中测量被试的心率和皮肤电反应。结果表明,玩暴游戏的被试心率和皮肤电反应都要低于玩非暴力游戏的被试,说明玩暴力游戏的被试对暴力行为,侵犯行为已经产生了“脱敏”效应。[5]

郭晓丽等人(2009)的研究则表明,主动参与游戏和被动接受游戏对于“脱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于内容完全等值的游戏主动参与组能知觉到更低的沮丧水平与更高的愉快程度[6] 3.研究结果

众多研究表明,长期接触暴力游戏不仅会使儿童、青少年学习到侵犯行为,诱发侵犯行为,还会导致他们对于侵犯行为的麻木和习惯,并且同情他人的程度也会降低。

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能力最强,而自控能力较差的时候。如果在这一时期过多地沉浸在暴力游戏之中,很可能会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4.讨论

关于暴力游戏与侵犯行为的研究,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可能受到环境、文化、时间、被试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根据一般攻击模型理论[7],个体如果长期接触暴力游戏的话,暴力游戏会通过以下方式来影响侵犯行为:形成攻击性的信念和态度,制定攻击性计划,做出攻击性预期,使个体对侵犯行为具有高度脱敏性,这些因素使得个体的人格逐步取向攻击性。 5.提出建议和对策

我国应建立完整的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和实名制度,来控制网络游戏市场。像美国的娱乐软件分级部门制定游戏分级制度(根据暴力程度),以帮助家长更好的控制他们的孩子避免过多地接触到这些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游戏

游戏开发者应积极配合管理,根据设置的游戏等级,准确地对游戏产品贴等级标签,并向家长解释这种等级系统的重要性。同时,游戏开发商应当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研究、开发和经营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绿色游戏

如果只采取隔绝网络暴力游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力量的远远不够的,我觉得可行性也是较低的。我觉得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着重去探索能够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减轻暴游戏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能够让玩家不因暴力游戏而诱发暴力倾向和侵犯行为,利用社会学习理论去阻断对于侵犯行为的学习。 6.参考文献

[1]Bandura,A,Ross,D&Ross,S,A(1961),Transmission of aggression through imitation of aggressive models.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66,575-582.


[2]Bandura,A.Ross,D&Ross,S,A.(1963). Imitation of filmmediated aggressive model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Psychology,66,3-11.

[3]Gentile,D,A.Anderson,C,A.,Yukava,S,A. The effects of prosocial video games on prosocial behaviors:International evidence from correlational,longitudiral,and experimental studie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 in ,2009(6)

[4]Konijn,E,A. Nije Bijvank.M&Bushman,B,J. I wish I were a warrior:The role of wishful identification in effects of violent video games on aggression in adolescent boys[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7(43)

[5]Garragey,N,L. Anderson,C,A.&Bushman,B,J.The effect of video game violence on psysiological desensitization to real life violence[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07(43)

[6]郭晓丽,江光荣,朱旭,暴力电子游戏的短期脱敏效应,两种接触方式比较[J],理学报,200913

[7]李婧洁,聂衍刚,张卫。媒体与青少年暴力,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5).110118

The Summary of Violent Video Games Influencing Children and Teenagers on Violation

Abstruct: In modern information society, media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Children and teenagers have more chances to use the Internet. Video games get more violent to attract players.Violent video games have lifelike content, faroutness and role indentification.It is easy to trigger aggression.This text mainly analysis the influence to violation by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And summarize some psycholofists studies about violent video games and its ralationship with children and teenagers.Finally, think about how to take measures and prospect how the topic will develop.

Keywords: violation, violent video games, aggression, studies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f76d5df6f1aff00bed51e6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