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名词解释

2022-04-22 06:2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工作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者

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社会工作者的特征1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2)他们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而不是行政官员。3)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方法,这些方法可能是由国际通则所确定的,也可能是根据本地经验发展出来的。4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需要一定的专业规范和组织约束。



2.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在个案工作中,在工作者与案主彼此信任的和谐关系中,充分调动案主本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研究案主的问题,家庭及社会环境,运用案主本身及外部资源,增进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帮助案主成长的目的。这个定义界定了个案工作的性质,指明了个案工作的目标在于增进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手段和途径是通过运用科学的助人知识及活动来帮助个人和家庭。

3.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论的前提是认为信仰、价值观、制度、风俗、标记、法律、分工等构成我们社会现实的事物,都是由一个文化中成员的互动建构起来的。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现实”不是存在于意识之外的世界,而是观察者的精神产品,是一种社会建构,这种“建构”的现实也不完全是个人的产品,而是深受所处的语言系统的影响,所以,人绝对不是完全自主的,而是高度可塑的。由此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不存在必然的、绝对的客观真理,人们拥有的只是个人观点和在这种观点指导下的行为。最后,建构主义关注语言在人们的社会建构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建构主义认为,所谓客观的现实并不存在,实是人们的语言建构出来的精神产物。

4.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的概念最初由人类学这P.C.格里克于1947年首先提出来。 亦称家庭生活历程,指家庭自成立之日(夫妻缔结婚姻关系起),经历扩充、扩充完成、收缩、收缩完成等阶段,直至消亡的动态发展过程。它反映了家庭从形成到解体呈循环运动的变化规律。家庭随着家庭组织者的年龄而增长,而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并随着家庭组织者的寿命而消亡。在家庭生命运行中,家庭成员完成人生任务,家庭得到延续,母家庭孕育子家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fcf43c1a300a6c30d229f8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