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察“回头看”中的思考

2022-04-10 19:31: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环保督察“回头看”中的思考》,欢迎阅读!
督察,回头,思考,环保

环保督察“回头看”中的思考

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于530日至67日陆续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东、广西、云南、宁夏等省区实施督察进驻,截至614日,被督察地区已问责630人。督察组通报,截至614日晚8时,6个中央环保督察组共收到群众举报12817件,受理有效举报10608件,经梳理合并重复举报,累计向被督察地区交办转办9995件。各被督察地区已完成查处3206件,其中立案处罚641家,罚款5807万元;立案侦查75件,拘留58人;约谈365人,问责630人。督察组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边督边改,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一、环保督察“回头看”释放强烈信号

近期,中央环保督察人员在“回头看”中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及污染企业面对督察组的“整改要求”或虚与委蛇,敷衍应付;或做表面文章,欺上瞒下;或阳奉阴违,搞变通做遮掩。如有的城市明明没有做雨污分流,地面上却每隔不远就有雨水井和污水井的盖子,纯粹是做样子应付检查;有的国家明令禁止的土法炼铝明明仍在违法生产,但地方政府部门却赫然公示已完成整改并“销号”。

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环保督察越往后执法越严。各种“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态环保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群众监督举报以及环保督察的执法压力下,最终将不得不改弦更张、改邪归正。


二、“假装整改”敷衍环保督察的原因

在中央对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的情况下,这些地方竟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游戏他们为什么敢“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最根本的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得了“作风病”,心态、理念、思维等发生了“病变”。

宗旨观念不坚定。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人民呼声充耳不闻,环境污染给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健康造成的损害视而不见,手不为、怠为、假为。

发展理念不更新。一些企业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确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在环保整改中参与作假、协同作假、掩护作假、默许作假。

纪律法治观念淡薄。面对企业违法排污,一些政府部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权代法现象严重;面对上级整改要求,却阳奉阴违,假整改,虚整改。 三、环保治理不容“表面整改”

政府和企业要盯到底,针对暴露出的问题,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问题决不松手;要严问责,对那些敷衍应付者、阳奉阴违者、恶意欺瞒者,绝不姑息,要让他们懂得纪律法律都是“有牙齿”的,谁逾越,“达摩克利斯之剑”就会落到谁的头上;要共监督,环境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感之深、责之切,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让那些违法者、作假者、做表面文章者无所遁形。

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和改善,不能仅凭企业或地方自律来实现,


环保督察的执法压力必须不断加强,越来越严。环保督察工作还要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的合作,重拳出击精准到位,通过按日计罚、限产停产、查封扣押、移送拘留等手段,让污染环境责任人无利可图无处遁形。

环保督察工作还要紧密联系群众,织密环境保护的天罗地网,力做到“有报必接、违法必查,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让无处不在的群众监督成为促进环保督察越来越严的压力,最终转化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的不竭动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在环境保护中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添砖加瓦。且要始终坚定不移的紧跟党的步伐,随时关注党的新目标,新指示,在时代的洪流中扛起责任与担当。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少一点污染,多一点绿色。保护环境,你我可以做得更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fd8aba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