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022-10-19 02:0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欢迎阅读!
水调歌头,时有,明月

《至情至性苏东坡》学案

课题类型:主题探究课

阅读篇目:八上六单元《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卜算子 州定慧院寓居作》 学习目标

1、赏月景,悟手法。 2、明背景,悟情怀。 课前学习

1、课前阅读:《记承天寺夜游》,思考:借景抒情,借何景?抒何情?用文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语回答。 2、借文解诗,增加积累。 3、搜集整理苏轼的相关诗文。 (一) 品读月之景

1、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一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还有那些写月的诗句呢?

2、相同月景,不同写法。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翻译: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

教师引导:袁宏道写月景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柳、山、水以人的情态,形象写出花柳美丽、山水含情的动人画面。

3、品读苏轼与月光的特殊情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结合时代背景,小组合作讨论。

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眠的人。抒发了诗人因不能和远方弟弟团聚的惆怅情感。(动作描写)

残月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营造了一个夜深人


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孤鸿”“幽人”的出场做铺垫。(环境描写)

运用比喻修辞,“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比喻修辞)

()了解写作背景,悟读月之情 体会面对美景,作者发出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句中的复杂感情。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知人论世: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和流放差不多。此时苏轼深感无用武之地,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大多表现了旷达而又失意的矛盾心情。

明确: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情感复杂。 第二课时 赏文外之文,品君子情怀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通俗的话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气,必当永存。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谈自己了解的苏轼。

教师点拨:他的诗词我们信手拈来,可是对于这位大文豪的生平,我们却所知甚少,解读诗意必须做到知人论世。今天,让我们走近苏轼,借助丛书中的《苏东坡的数字人生》,知人论世来解读苏轼,解读他的诗文。

思考:你读出了怎样的苏轼?选用下面诗词来印证。 1、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江城子 密州出猎》 2、壮志豪情,壮志未酬——《念奴娇 赤壁怀古》

3、体恤民情,与民同乐——《浣溪沙 万顷风涛不记苏》

小结:这组词让我们读懂了苏轼:一颗报效祖国的雄心,一腔大展宏图的豪情,一个心存百姓疾苦的好官。但他的仕途经历三起三落,曾经做过皇帝的秘书,也曾经一贬再贬,最远贬到海南。

思考:从苏轼的三起三落经历你获得哪些启发? 1、旷达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记承天寺夜游》 2、旷达乐观——《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小结:走进这组词,我们跟着苏轼经历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失意中的安然,快意中的怡然,失败中的泰然,成功中的淡然,构成了苏轼最闪亮的人格魅力——旷达。读懂了苏轼的旷达,也就读懂了他为什么在逆境中仍能坚持理想。

最后,让我们齐读下面几句话:

生活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歌,硬生生在荆棘中把自己百炼成钢,不仅成为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大家,还是有一定造诣的美食家,医生,瑜伽修炼者,佛教徒,法官,真正的全才。他用一生向我们诠释,厄运不可怕,只要心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1a873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3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