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泰山

2022-04-29 02:0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雨中登泰山》,欢迎阅读!
雨中登泰山



雨中登泰山



课文题解∶

课文的末尾写道:因为“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所以才能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布”;又因躲过一场倾盆大雨,所以“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感到“意兴盎然”。这说的就是作者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课文标题《雨中登泰山》不仅点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以及所处的特写的气候背景,也体现了上述的立意所在。阅读课文应体悟作者雨中登泰山的别有一番的独特感受。 课文简析:

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传统的三段法,即中间以登山游览为主体,开头两段写登泰山的缘起,结尾两段写登山的感受,构成一个首尾照应的整体。

文章的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作者长期向往泰山和迫切希望举步的急切之情。极写作者对泰山的一往情深;不登泰山有如负债,欲登泰山则不管雨下。

文章的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具体写登山途中所见所闻、所观所感,是本文记游的主体。作者一路登山,景点不断变换,写各景点的景物又有侧重,如描写虎山水库则细绘雨增水势,写七真祠则突出其塑像的传神与逼真,写一天门到经石峪至二天门则重在写一路的山光水色,写步云桥则突出飞瀑的别致与声威,写十八盘重点是奇松,写天街和山顶重点则为怪石与云海。作者按登山的行踪将一路所涉的各个景色点巧妙串接起来,点线结合,


结合艺术十分高超。

文章的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写作者登山的感受,这里不仅仅有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更有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的深深的热爱之情。 特点提示:

抓住景物特征来具体描写是本文的一个鲜明特点。客观事物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同是泰山在不同的时令、不同的场合也往往显示出不同的风姿。本文所写的是雨中泰山的别一番情趣,处处点染雨中泰山的水声、山色、水态、水情,使人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插入传说,引用古诗文是本文的又一鲜明特点。这些可以使人想起遥远的古代,又为古老的泰山增添一层神奇的色彩。尤其是杜甫、宋之问、应劭等人诗文的引用,更表现了泰山是一座活的历史博物馆,是一座采掘不尽的文物宝库。文章的这一特点能触动读者由此把握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脉搏,并油然生发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问题思考:

同是写紧十八盘,作者曾用了两个比喻:一是“仿佛一条灰白大蟒”;二是“仿佛一架长梯”“大蟒”与“长梯”形象迥异,这样写前后是不是有些矛盾? 解题思路:

并不矛盾。古人诗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写紧十八盘,由于立足点的不同,具体感受的形象也就不同了,前面一个比喻是在底下远眺所得的印象,后面一个比喻则是近处


仰望的感觉。这两个比喻的妙用正说明了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逼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38279b74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