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传

2022-03-26 15:51: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姜夔传》,欢迎阅读!
姜夔传



姜夔小传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他是个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误,诗歌﹑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杨万里称他“于文无所不工,甚似陆天随。”范成大称其“翰墨人品晋宋之雅士”。他虽终身布衣,名声却震耀一世。

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说他“为诗初学黄庭坚,不求与杨﹑范﹑萧﹑陆诸家和,一以精思独造,自拔与宋人之外。所为诗说,多精致之论,严羽之前,无与比也。”他的词自成一家,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了改造,使词的语言风格化和刚化。生活在南宋这一动乱时代的他,大多数时间都是过着一个飘零的生活。

一﹑前期:往来沔鄂时期

1155——1176 “依姊山阳”与《扬州慢》

姜夔的生卒年尚无定论。夏承焘《姜白石系年》及《行实考》约定其生卒年1155——1221,在姜夔幼年的时候,父亲中了进士,八岁时便侍父宦汉阳,其姊嫁到汉川,父亲死后,他就依靠着其姊生活。这一时期,他的生活虽然相对安定,却十分贫苦,《昔游诗》“天寒白马渡,落日山阳村。”写的就是他在山阳时期的生活。其二十一岁时,过维扬写下了他最负盛名的词作《扬州慢》

姜夔生逢南宋偏安,时局动荡的时代。宋扬州第一次遭劫于“靖康之难”南宋建炎二年(1129)﹑绍兴三十一年(1161,扬州城又两次被金人所占领,并惨遭洗劫。《扬州慢》中便表现了他的“怆然”情怀,抒发了他深沉的黍离之悲。这是他早年此作的主题之一,也是其抒发国恨的代表作之一。 ⑵淳熙三年(1176)至十四年(1186)间浪迹淮南与合肥情事

自扬州后十年,其行迹不详,或往来江淮间,大概在他二十七岁时,开始学习书法。在这一时期,他曾眷恋过一位不仅姿色姝丽而且能弹奏弦乐的少女,“一点芳心休诉,琵琶解语”,两人情投意合,互为知音,颇为情爱。后来因故分离,未能结合。作为一个感情极为执着的人,姜夔终生难以忘怀这段刻骨铭心的情史,对琵琶女一往情深,先后写过近二十首词来怀念她,感人至深,词中多有梅柳意象。夏承焘《合肥情事》中指出合肥巷陌多种柳树,因而姜夔词中怀人诸词皆以柳托兴。另外,姜夔与情人最后之别在梅花盛开之时,故姜夔词中之梅花意象多与合肥情事有关。如《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此外,姜夔的恋情词大多都是抒发对合肥情人的思念之情的,其词往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情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踏莎行》“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⑶淳熙十三年(1185)南历潇湘时期






淳熙十三年,在长沙结识了萧德藻,后来,乱湘流﹑入麓山,写下了《一萼红》,秋天,登祝融峰,作《霓裳中序第一》,七月既望与杨声伯﹑赵景鲁等人大舟浮湘,作《湘月》《昔游诗》(洞庭八百里)﹑(放舟龙阳县)﹑(九山如马首)﹑(萧萧湘阴县)﹑(昔游衡山下)﹑(昔游衡山上)诸首都是游湘所作。后来返回汉阳,再次寄居在山阳姐姐家,作《浣溪沙》,怀合肥诗词始见于此。冬天,萧德藻约往湖州,作奉别沔鄂亲友诗十首。自此以后,不复返沔鄂。 二﹑后期:往来苏杭时期

⑴淳熙十四年至绍熙三年,结识杨万里与范成大

淳熙十四年,姜夔与萧德藻一同来到湖州,并以兄子妻之。卜居苕溪之上,和弁山之白石洞天为邻,后来永嘉潘柽就为他取字白石道人。后来,游杭州,德藻把他介绍给杨万里,杨万里说他“文无不工,甚似陆龟蒙”。陆龟蒙是姜夔一生倾慕的诗人,陆不赴朝廷征召,曾隐居于松江,《点绛唇 丁冬未,过吴淞作》即景抒情写出了对他的深深怀念,并寄寓身世之慨。开头以燕雁自况,形容姜夔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同时又表现他淡泊无欲、任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后来,姜夔阔别杨万里,从扬州远道而来造访范成大。他盛情款待了这个漂泊无依、寄人篱下的才子。久居石湖,范成大只能自娱自乐,孤芳自赏,身边难觅能与他进行精神对话的知己。姜夔戴雪诣石湖,范成大与之煮酒赏梅、挥豪泼墨、填词制曲、吟词吹箫。石湖变得格外风雅。

在范成大住宅的南面,隔河有一花园名范村。园内梅花开放,白雪飘落,院幽静。范成大带姜夔来此赏梅。范成大是品梅的行家,他在范村内搜集了梅花品种十二种,并于1186年写成了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范成大引着姜夔游览范村,姜夔看着梅花旁的范成大,突然觉得这一切是那么和谐。姜夔诗兴大发,授范成大以咏梅之《暗香》和《疏影》新声两阙,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范成大遇到了高山流水似的知音。范成大喜不自禁,以歌妓小红赠姜夔。当晚大雪纷飞,夔与小红通过垂虹桥,赋诗曰:“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一时传为美谈。月余之后,姜夔还是离开了石湖。 ⑵绍熙四年至庆元五年,寄食张鉴与献礼乐

绍熙四年(1193)起,姜夔出入贵胄张鉴(中兴名将张浚之后)之门,依之十年。张鉴对姜夔的才华也很欣赏,因为姜夔屡试不售,曾经想出资为姜夔买官,但姜夔却不想用这种让人羞愧的方式进入仕途,婉言谢绝。此后姜夔经常出入张鉴家,相互作诗填词唱和。庆元二年(1196)左右,萧德藻被侄子萧时父迎归池阳,姜夔在湖州失去依傍,遂干脆移家杭州,依附张鉴及其族兄张镃,后几乎不再迁徙,并在杭州居住终老。绍熙四年,春客绍兴,陪张平甫(张鉴,字平甫)游禹庙,同朴翁登卧龙山。九月,范成大卒,十二月赴苏吊之,后复返越。宁宗庆元元年与俞灏﹑张鉴﹑葛天民自武昌同载诣无锡。宁宗庆元三年,在杭州,鹧鸪天(丁巳元年)﹑(正月十一日观灯)﹑(元夕不出)﹑(元夕有所梦)﹑






(十六夜出)五首。当时南宋朝廷定都杭州已经六七十年之久,原来的乐典散落。后来姜夔进《大乐议》及《琴瑟考古图》于朝,论当时乐器﹑乐曲﹑歌诗之失,因为“时嫉其能”,而不受重视。庆元五年,他又献上《圣宋桡歌十二章》,诏免解与试礼部,不第,遂以布衣终。这透露出了一个“名声震耀”的士人在生活中找不到出路的悲剧。在姜夔的诸多词中都有其叹人生被弃与飘零的感慨。《玲珑四犯》“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回。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霓裳中曲第一》“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探春慢》“谁念得飘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

⑶庆元五年左右,姜夔与辛弃疾

姜夔五十岁前后与辛弃疾相交,他的《汉宫秋》两首﹑《永遇乐》一首次稼轩韵,吐属近似,都有意效稼轩词体。在这之前,姜夔的词不时流露出家国之恨,并非完全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此外,辛弃疾主张抗金,其实,作为一介贫民的姜夔,其诗中也不忘抒其赞颂御敌者的情怀,如《满江红》 ⑷嘉定年间;结识吴潜与晚景凄凉

嘉泰二年,自张鉴死后,姜夔生活开始逐年走向困顿,嘉泰四年(1204)三月,杭州发生火灾,尚书省、中书省、枢密院等政府机构都被延及,二千零七十多家民房也同时遭殃,姜夔的屋舍也在其列,家产图书几乎烧光,这对于姜夔无疑又是一个打击,由于亲朋好友相继故去,姜夔投靠无着,难以为生,六十岁之后,还不得不为衣食奔走于金陵、扬州之间,嘉定十二年,姜夔认识吴潜,吴潜为《暗香》《疏影》作序,大概在嘉定十四年,饱经颠沛转徙的困顾生活后的他,病卒于临安(今杭州)水磨方氏馆旅邸。然而,却因为贫穷,而不能下葬幸得吴潜等人得捐助,始获就进安葬。

姜夔家无立锥,一生贫,晚年穷困潦倒,而富于翰墨图书之藏。精赏鉴,工书法,品评法帖有书家申韩之称。著有《白石诗集》一卷,《诗说》一卷,《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别集一卷,《续书谱》一卷,《绛帖平》二十卷等十三种。姜夔为南宋开宗立派的词家巨擘之一,与周邦彦并称周姜。且精于乐律,能自制曲。自谓作词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与拘谱盲填者不同。集中有十七首词,自注工尺旁谱,是流传至今惟一完整的宋代词乐文献。张炎《词源》推尊姜夔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后世即以清空骚雅标举白石词风。

姜夔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南宋后期词人大多远祧清真,近师白石,就是仰承与追随这种词风。清初的浙西词派则专奉姜夔为不祧之宗,从而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一直延续至乾隆中叶。其自度曲,并缀音谱,为研求宋词乐谱之主要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3fb8737fd5360cba1adba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