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Word可编辑打印版)

2022-04-10 14:5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Word可编辑打印版)》,欢迎阅读!
傅雷,家书,编辑,心得,打印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 ? ? ? 疫情在家,我读了《傅雷家书》,有些读书心得。《傅雷家书》是傅家的一部大书,以傅聪的留学打拼经历、情感婚姻之路为经纬度,由傅敏先生选编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妻子弥拉的往来家信(傅雷是知名学者、翻译家,傅聪是音乐家)

? ? ? ?在楼适夷先生的代序中,记载了几件关于傅雷和傅聪父子有趣的事,可以当作《家书》的补充: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傅雷不让孩子们去外面的小学上学,也不让孩子们上街玩耍,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但随后傅雷在家发现傅聪有音乐工作者的素质,父母便对其施行音乐教育生活中的教育也极其严格:每天同桌吃饭,父亲就注意孩子是否端正;饭菜咀嚼,是否发出失于礼仪的咀嚼声;甚至因傅聪只吃肉食,父亲就罚他只吃白饭,不准吃菜。傅聪学习语文时,父亲只准他用铅笔、蘸水钢笔和毛笔(当时在小学生中流行的是自来水金笔)傅雷好友楼适夷不知情,给傅聪买了一支儿童金笔,回家后就被父亲发现了,上没收,孩子为此伤心的哭了一场。傅雷教子之严可见一斑,当然,也看出傅雷是名勤俭持家者。

? ? ? 傅聪小时候也十分有趣,有一次他独自偷偷偷出门,忙着看热闹,一头撞上了电线杆,额角上起了个包,闹了笑话;练习钢琴的时候,弹出了神,忽然离开琴谱,奏出自己的曲子,父亲察觉异样,从楼上下来,没有制止他,让他弹原来的自度曲,并且记下来,取名《春天》。我想正因为傅聪的天性有趣,他音乐才能才没有被父亲的严格教育压制并还激发了出来。

? ? ? ?1954年,傅聪应波兰政府邀请,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并留学波兰,117日全家到上海火车站送傅聪去北京准备出国,在回来的路上,都“止不住流泪”“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时有这体验”“妈妈……眼睛已经肿的不像样了,干的发痛了”,确实,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是陪伴在身边二十年的孩子呢,虽然孩子终究会离开父母,但这件事对孩子而言是成长,对父母而言却是如同‘割肉’一般,毕竟是去国外,从文字中就可感受傅家父母真诚的爱子之心。 ? ? 《傅雷家书》中也充满了隽永的警句。


? ? ? ?1954113日晚写的信中,傅雷心情也平复了许多,认为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并相信自己不落伍,不至于惹儿子厌烦,还说:“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情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我有时也常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问题,孩子比父母生活的年代前进几步,手机、电脑、游戏这些方面父母是有点搞不懂,要经常请教我们,但父母也比我们年长几十岁,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比我们丰富得多,所以,韩愈的‘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对父母孩子的关系也是正确概括,父母孩子也应相互学习。

? ? ? ?傅聪留学波兰后,傅雷经常与其讨论艺术和情感问题,告诫儿子:“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因为傅聪少年得志,父亲希望他练好基本功,报效祖国,暂时不要想感情的事,儿子获得的音乐条件和资源已经够好了,其他方面就要克制。“人生没有一桩幸福是不要代价的,东边占了便宜,西边就要吃亏些”,就像婚姻,有了爱情,就要失去一些时间和自由,有了孩子,就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在47日信中,提到傅聪要学俄文,父亲用自己经历告诉儿子:“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反观现在,‘速成’现象随处可见,什么英语速成班、日语速成班,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内心也比较浮躁,静不下心来学一样东西,不只语言,还有手艺,例如书画装裱、陶艺,以前都是跟师傅看几年,再学几年,当然时代在变化,速成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傅雷也关心儿子的身体、心理健康:“走之前带什么衣服,什么事情都要准备好,注意身体,要时常写信……” 看似很烦,确是父对子的关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傅雷也说:“最要紧,不能怕烦”,我与奶奶住一起,老人都爱唠叨,早上起来她说要把被子叠好;吃饭前她要喊你几次,你说不想吃,她就把饭递到你嘴边;晚上玩游戏,她让你早点睡……几乎每天都有这模式,是烦,但转念一想,有人唠叨也是好,说明人关心你,如果哪天没有这唠叨我肯定不习惯。

?1227日信中,傅雷对《人间词话》的见解也比较深刻:首先要读上百首诗,几十首词,才有可能看懂。开发思想,这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思想,只谈理论,就会变成腐儒,八股专家,学而不思则罔,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死板,通才能培养气节,才能久,才能会通古今,知古鉴今,


否则就是书呆子。

1956429日信中,傅雷说儿子有坚强的斗争性,很好,但要注意:“坚持真理的时候……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缓和,声音越柔和”现在很多人掌握真理的时候还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得理不让人,其实大可不必,你坚持真理,就会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坚定;因为坚定,所以温和。

? 傅雷在1962年两封信中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想法也触动了我,艺术如果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开花的树木,艺术与生活并不矛盾,傅雷也特别对儿子强调:不能要求弥拉也要过像傅聪一般艺术家的生活,要多带弥拉去博物馆、术馆看看,多去公园游玩,亲近大自然。这样既能调节情绪,也能为弹奏钢琴获取灵感,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两全其美。况且人是有社会属性的,不可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艺术也不是真正的艺术不能引起群众的共鸣。总结起来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为人民服务。

?傅聪娶了未婚妻弥拉后,父亲知道儿子在生活打理上不太擅长,建议儿子把家务、财务交由弥拉管理,每天记账,清楚预支,又不过分干涉。涉及傅聪朋友要画一事,傅雷又让他先跟朋友谈妥,确保万无一失,非常仔细,看得出傅雷在涉及钱的问题上十分慎重。

? 1965614日信中,傅雷还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方式,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方式是‘水平的’就是逐渐渗透的方式,而不是‘垂直的’(强制性灌输),我国古代对峙少数民族政权时在军事上可能处于下风,但在文化上通常能战胜它们,用的就是‘水平的’也即‘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中华文化,并被其折服。由此可见中华文化极强的影响力和魅力。 ? ?现在读《傅雷家书》能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淳淳教导和挂念,以及对孩子人格的要求,是傅家的家风,放到现在也是一笔精神财富。中国历来注重家风的传承,为此制定了家规家训等,现在虽然很少有家规家训了,但其家风就蕴含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历代传承,经久不衰,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一血脉基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4a44cd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