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埠村由来

2022-03-26 11:5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后埠村由来》,欢迎阅读!
由来,后埠村

后埠村由来

后埠村由张姓村民建村于明成化年间,距今约540余年历史。 后埠村坐落于古葵丘侧畔,这里是具有四千多年历史的著名的龙山文化遗址,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凿,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齐国的邑城,古代先民选择居住之地,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简单说来就是近水源,地势高,土质好,易居住。这几个条件在这里都具备了。第一这里靠近古时水,便于生活取水,地势高阔便于躲避洪水,第二这里古代曾经长期植被繁密,野草丛生,土地表面属粉土颗粒,腐殖质含量丰富的黑色土。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第三,黑色土下面是黏性特别好的黄色土,建屋牢固,筑墙不倒,适宜半穴或半地上筑屋生活的需求。具备了这些条件,这里也就自然成了人们再合适不过的居住之地。这里出土的文物有远古的陶器,汉代的铜镜,也有宋代的瓷器。这充分说明,从古到今,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一直有人类生活的足迹。在这样的土地上建村居住,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历史条件下,应是最理想的风水宝地。

穿村而过的大寨沟,是古时水( 水,如水)即今乌河的一支流,称作时水之津、乾时。1970年大寨沟落深取直,在距地面大约6米深的河床上挖到了古石桥的桥面石板,石板为红色沙石,红色沙石板的表面被水冲刷成凹形,并在古石桥附近挖出了锈迹斑斑的船锚。大量出土的文物和历史资料证明,这里曾是古时水的码头,亦或渡口。这里也曾是古代的城市驻地。津者,渡口也。埠者,码头,城镇也。


唐寅《松陵晚泊》诗曰:“晚泊松陵系短蓬,埠头灯火集船丛”。先民在此立村居住称之为“埠”也就理所当然了。

1选择葵丘建庄,称葵丘庄、埠上庄、张家元末明初张姓一世祖○

埠;明成化年间,由于人口繁衍村庄扩大,张氏家族第四世张学孔又在葵丘的北面建立家园,这也就是最初的后张家埠;李姓 八世祖(李学孔 )明嘉靖年间由新城北关迁来定居;后来,他姓子孙又不断来村投亲定居,现在村内居住着张、李、于、王、荣、董六姓氏人家。

因村子坐落在古葵丘的遗址上,所以以“葵丘”为名,称“葵丘庄”。到了明朝时,又改称为“埠上庄”。因该村为张姓村民所建,且张姓村民居多,遂改名张家埠,到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南北相毗连的两个自然村,南为前张家埠, 北为后张家埠。从康熙年间称作后张家埠,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公社化时期的1961年时简化为“后埠大队”1982年全国地名标准化时,确认村名为“后埠村”至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5afbdae53a580216fcfea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