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山鹰,起飞了》

2022-03-29 18:50: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案例《山鹰,起飞了》》,欢迎阅读!
山鹰,起飞,案例

[案 例]

山鹰,起飞了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文,办公室的门开了,高三(6)班学生刘勇走到我面前,声音很小,脸上带着一丝不安的神色对我说:“杨老师,请您帮我看一首诗。”说完就把他写的《山鹰》递给我。“呵,你怎么不给赵老师看?” 他低着头,没有吱声。

“他是你的班主任,又是你的语文老师。”我一边看着诗,一边唠叨着。

“赵老师看过,说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说着,他眼角边含着的泪珠差点要滚出来。 “癞蛤蟆„„这是什么意思?”

“说我期中考试有两门不及格,还写什么诗!” “噢!”我望望刘勇,他好像很委屈。

“很好。”诗前面的“题记”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心,“山里孩子最喜欢什么?山鹰!我一个山里孩子,也像山鹰一样,有着搏击长空的雄心与信心。”这哪里是“题记”,是理想之光!是童心在闪耀!看后,我鼓励了刘勇一番,并指出了诗的缺点以及如何写出个性的意见,刘勇带着希望和信心离开了办公室。 第二天,刘勇就将修改稿送来了。我给他写了一段评语,并将诗与评语寄给山西的语文报》 这一次,除了跟他谈诗以外,还和他谈了要学好其他学科,争取考一所重点大学。我还告诉他,我跟赵老师讲过他的情况,赵老师说,上次批评他并无恶意,是恨铁不成钢。我叫刘勇主动去找赵老师交交心。过了不久,语文报》在“发表园地”里用红标题将《山鹰》登出来了。

《山鹰》发表以后,刘勇还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鼓励信100多封。 “山鹰”起飞了,我为他祝福。

这年放寒假,刘勇的班主任赵老师告诉我,期末考试,刘勇的成绩跃升到前列,还说谢谢我助了他一臂之力。

分析:

上述两位教师的做法不同对学生刘勇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是由于这两位教师在教学理念和定位上有以下不同: 一、 成绩关。

赵老师显然是受应试教育的干扰,目标教学的指向十分明确,那就是一切为了应付考试,一切为了分数,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因而当学生虽写了了一首好诗但因为期中考试有两门课程不及格而出言讽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做法这样的打击无疑对刘勇来说是致命的,会进一步丧失他学习语文的兴趣,享受不到语文的快乐。同时学生整天埋头于题海之中,语文课堂缺乏生机和活


力,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作者显然注重保护学生的兴趣,并且不以课本知识为中心,不以考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写作能力。 二、评价观

赵老师以分数的高低来判断学生发展的好坏,这种评价的方式严重挫伤了刘勇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作者注重弘扬学生的特长评价,对其写作能力大加赞赏并且通过修改诗歌、投寄报社进行保护和发展,其差异性评价的“激励成功”的做法无疑会使刘勇得到激励,从而增强他学好语文学好其他功课、做人的自信心,事实上“《山鹰》发表以后,刘勇还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鼓励信100多封。”也印证了这一点。 二、 学生发展观。

赵老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当前发展”,把“发展”与考试分数等同看待,误认为刘勇的分数考得低,他的素养就低。漠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漠视学生的兴趣所在,导致刘勇因为考试成绩低而沮丧委屈。同时赵老师没有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存在差异性,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异性的,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方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显然赵老师在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上没有做的很好。没有为刘勇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的基础。通过“这年放寒假,刘勇的班主任赵老师告诉我,期末考试,刘勇的成绩跃升到前列,还说谢谢我助了他一臂之力。”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做法是对的。


总之,由于赵老师以学生的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把“发展”与考试分数等同看待,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导致赵勇因为考试成绩低而沮丧委屈,对刘勇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显然作者注重保护学生的兴趣,不以成绩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其差异性评价的“激励成功”的做法无疑弥补了赵老师带给刘勇的伤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7d47679b6648d7c1c746b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