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狐意象象征意蕴浅析

2022-08-17 18:1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中狐意象象征意蕴浅析》,欢迎阅读!
诗中,意蕴,意象,浅析,象征



唐诗中狐意象象征意蕴浅析

提要:唐诗中,狐不再是自然意义上富有灵性的动物,而是被诗人赋予众多文化内涵的象征物。唐诗中的狐意象意蕴丰富,既有祥瑞与高贵的光环,又有邪恶、蛊惑与多疑的阴影,体现出唐诗人对狐意象的多角度开掘和深层次把握。



关键词:狐;唐诗;意象;象征意蕴

自然界的万物向来是文人传情达意的载体,其中富于灵性的狐便是历代文学家青睐的对象,频繁出现在中国文化典籍中。在文化典籍中,狐超越了动物本身的内涵,不再是流连山林间的小动物,而是被文人赋予了更多审美内涵的象征意蕴。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因此,我们在象征里应该分出两个因素,第一是意义,其次是这意义的表现。①典籍中狐意象即这意义的表现,其意义指狐丰富的象征意蕴。《全唐诗》中写狐的诗歌有150余首,诗人达90余人。从狐意象所体现的内涵来看,唐诗中狐象征意蕴有数端:



(一)祥瑞的象征

远古时代,狐作为部族图腾,具有神圣性。狐作为一种灵异神兽,被视为祥瑞象征的传说和记载,见于诸文化典籍。《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郭璞注云:太平则出而为瑞也。可见九尾狐出是太平祥瑞的象征。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狐的毛色、体形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中庸、尊卑、仁义的美德,于是古人便对九尾狐肃然起敬并加以崇拜,视其为太平盛世的象征,继而狐祥瑞之说在民间盛传开来。汉纬书《通帝验》云:狐,祥瑞兽也。白狐、九尾狐的出现在封建帝王社会具有非凡的政治意义,古人认为社会太平,政治清明,国家一统,便会有白狐、九尾狐出来献瑞。



唐代,人们以狐为祥瑞的寓意依然存在。唐诗人在对狐意象的生发中,传达出中国民族意识中的祥瑞观。李朝威的传奇《柳毅传》中有洞庭龙君作《宴柳毅诗》狐神鼠圣兮,薄社依墙。诗句中,狐神指狐仙,这里狐脱离了原本的兽性,演化为高居神坛的神灵之狐。陈陶的《古镜篇》海户山窗几梳绾,菱花开落何人见。野老曾耕太白星,神狐夜哭秋天片。写晚唐时期沿海一带居民的凄惨生活,村野老人本应该安享晚年,但不得不星夜忙碌,连传说中的瑞兽神狐(犹灵狐)也哭号哀鸣。诗人深感在唐王朝大厦将倾之际,纵有神狐出来献瑞亦不能挽救国家颓败的运势。



(二)高贵、权威的象征

《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锦衣狐裘。朱熹《集传》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狐裘,贵者之服。从上述典籍可以见出,昂贵的狐裘,绝非是件普通的衣物,在古代社会中,它是贵族身份和高贵地位的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90202833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