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的古诗

2023-01-12 12:16: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登高的古诗》,欢迎阅读!
登高,古诗

登高的古诗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发了作者孤苦伶仃、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全诗沉郁顿挫,真挚自然,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高台多悲风,古木向空海。

《登高》一诗中最令人伤感的字眼就是“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哀”字贯穿始终,这也成为历代诗家吟咏这首诗的滥觞,从而使得“风急天高猿啸哀”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gPARAGRAPH3]酒可以忘忧,亦可致病,大凡贤达人士都能一日无酒,但必须有好的酒伴才行。假如一生不遇明主,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那么一年里便没有可供怀念的对象了。在这首诗里,李白的思想感情同样复杂,既因流放而愤慨不平,又因与朋友之间的依恋而忧伤,但基调却是郁抑的。 这种悲凉的境界与作者当时所处的实际环境——安史之乱前后的唐王朝,国运衰微,满目疮痍,内外交困的现状是分不开的。“万里悲秋常作客”,当时的国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雄风,任谁身处于这样的境地都不可能高兴起来。但他不像另一位著名诗人李贺那样长于抒写阴森恐怖的鬼域,而是用瑰丽的笔调,给广阔的时空涂上了一层绚烂色彩。在登高这个具体场景中,李白并未着意刻画悲秋的情调,也未借助秋景去烘托悲愁的气氛,而是摄取了富有典型意义的瞬间形象,造成一种意蕴深远的意境,使人们从这一特定的自然景观中,透过沉重的历史烟云,看到了封建社会盛衰的征兆,读到了诗人那“万



- 1 -


里”“悲秋”“常作客”的悲哀。

由此看来,李白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绪和情感要比他的其他作品更显得激越奔放,狂傲不羁。这种豪迈之情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因此他不断借助登高望远来借物抒情,把满腔愁绪寄寓在对山川的凭吊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之中。李白很善于将抽象的事理转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通过对某些具体形象的鲜明描绘,寄托深沉的思想感情,引发人们的联想。 由此看来,李白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绪和情感要比他的其他作品更显得激越奔放,狂傲不羁。这种豪迈之情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因此他不断借助登高望远来借物抒情,把满腔愁绪寄寓在对山川的凭吊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之中。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ccab19cb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