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痛的领悟

2022-05-29 00:50: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多么痛的领悟》,欢迎阅读!
领悟,多么

多么痛的领悟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

他——战果累累、核战的英雄。

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我国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多年的科研,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他——扎根马兰、无名的将军。

入伍52年,如果不是“感动中国”,他的名字甚至不曾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那片弥漫着黄沙的大漠里,他一守就守了52年。

他——生命垂危、冲锋的战士。

入伍52年,没有一天不是在实验基地度过。哪怕是这一天: 20125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他,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他,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战士,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他——林俊德!入伍52年,用一位战士冲锋的姿态跨越了生死之界!他的跨越是那样的壮美、壮烈!如果非要用生命的长度来丈量他的宽度,那52年磐石般的生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是坚定的信念?


从大山里走出的孩子,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热情走进了茫茫沙漠,如果不是对祖国坚贞不渝的信念,如果不是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担忧,如果不是对人民幸福的深深期盼。他怎么会在可以离开大漠,走进繁华时毅然放弃选择,怎么会„„怎么会在所有亲人的苦苦哀求里静心科研,怎么会„„怎么会„„怎么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全身插满导流管的情况下仍然匍匐在办公桌前。他疲惫却饱满的身躯让我们的国防更加巩固,让我们深深领悟:复兴中华,需要信念!

是执着的追求?

令世界震惊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对于这位战士来说,并是不一帆风顺。他也曾有过迷茫,有过退缩,有过顾虑,甚至被打击、被毁灭、被冲击。他曾被迫放弃辛苦经营了12年的科研、他曾在“文化大革命”时遭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可这一切并没有使他停下前进的脚步,他用一生的探索实践告诉我们:挺直脊梁,才能走出自己的精彩,祖国的精彩。

回首漫漫建国路,我们有功勋卓著的邓稼先、钱学森、王进喜、焦裕禄等一批批为新中国的建设呕心沥血的共和国卫士,有林俊德、任红霞、牛玉儒、袁隆平等一位位为新中国的发展披星戴月的共和国战士,还有张丽莉、邓前堆、何玥等一名名鼓舞我们为新中国伟大复兴而默默无闻的共和国战士。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业绩、自己的质朴,甚至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们:中华脊梁的挺立必然需要牺牲。但我们想说:战


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乍眼一看题目《多么痛的领悟》让我立刻和其他的征文区分开来,强烈的吸引了我的眼球。细读全文后发现,运用的材料是最新一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可见该生眼界的开阔;文章脉络如此清晰,借用了感动中国颁奖词作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又是那样的自然;写作手法上,与叙述中夹杂议论。最难能可贵的,该生能由此及彼,由点到面,最后把立意上升到整个中华脊梁,完全烘托出了本次征文比赛的主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19d14c48d7c1c708a145a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