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德舆的诗词《岭上逢久别者又别》赏析

2022-09-13 05:1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权德舆的诗词《岭上逢久别者又别》赏析》,欢迎阅读!
岭上,久别,赏析,诗词,权德舆



权德舆的诗词《岭上逢久别者又别》赏析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赏析

前两句淡淡道出双方“十年”前的“一别”和此时的“相逢”。从诗题泛称对方为“久别者”看来,双方或许并非挚友。这种泛泛之交间的“别”“逢”按说“别”既留不下深刻印象,“逢”也掀不起感情波澜。然而,由于一别一逢之间,隔着十年的漫长岁月,自然会引发双方的人事沧桑之感和对彼此今昔情景的联想。所以这仿佛是平淡而客观的表达就显得颇有情致了。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抒写久别重逢的感受,而是重逢后又一次匆忙别离的情味。他们在万山攒聚的岭上和夕阳斜照的黄昏偶然重逢,又匆忙作别,诗人撇开“相逢”时的一切细节,直接从“逢”跳到“别”,用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语言轻轻托出双方欲别未别、将发未发的瞬间情景──“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征路偶然重逢,又马上驱马作别。马首所向,




是莽莽的群山万壑,西斜的夕照正将一抹余光投向峭立无语的山峰。这是一幅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别的素描。不施颜色,不加刻画,没有对作别双方表情、语言、动作、心理作任何详细描绘,却自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境地清寂而略带荒芜,使这场离别带上了黯然神伤的意味。马首所向,千峰屹立,万山攒聚,正示意着前路漫漫。在夕阳余照、暮色模糊中,更给人一种四顾苍茫之感。这一切,加上久别重逢旋即又别这样一个特别的背景,就使得这情景无形中带有某种象征意味。它使人联想到,在人生征途上,离和合,别与逢,总是那样偶然,又那样匆忙,一切都难以预期。诗人当然未必要借这场离别来表现人生道路的哲理,但在面对“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的情景时,心中怅然若有所思则是完全可以体会到的。第三句不用通常的表达语,而是布满咏叹情调的轻轻一问,第四句则宕开写景,以景结情,正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穷感慨,加强了世路茫茫的情味。可以说,三、四两句正是诗人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交会,是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地。 扩展阅读:权德舆的简介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今甘肃秦安人,一说为陕西略阳人。少有文名,曾官礼部侍郎同平章事,因与李林甫不合,贬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诗多而无甚特色,只有少数乐府诗为人称道。

权德舆于贞元、元和间执掌文柄,名重一时。刘禹锡、柳宗元等皆投文门下,求其品题。性直谅宽恕,蕴藉风流,好学不倦。为文“尚气尚理”




(《醉说》),主见“体物导志”(《唐故漳州刺史张君集序》)“有补于时”(《崔寅亮集序》)。不满于“词或侈靡,理或底伏”(《崔文翰文集序》)之衰薄文风。其文弘博雅正,温润周详,公卿侯王、硕儒名士之碑铭、集纪,多出其手,时人奉为宗匠。

其诗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赡缛浑厚,颇多佳什。张荐称其诗“词致清深,华彩巨丽,言必合雅,情皆中“(节《答权载之书》)。严羽《沧浪诗话》谓其诗“有绝似盛唐者”《新唐书·艺文志》着录其文集五○卷、制集五○卷、《童蒙集》一○卷、《元和格敕》三○卷(与刘伯刍等合编)今传《权载之集》五○卷,杨嗣复为之序。其馀并佚。《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见卷三二○至三二九,《全唐诗补编·补逸》卷六补诗一首,《续补遗》卷五补七首,《续拾》卷二三补二首。《全唐文》编其文为二七卷,见卷四八三至五○九,《唐文拾遗》卷二四补其文一篇。生平事迹见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碑文所记享年六十,误)《旧唐书》卷一四八、《新唐书》卷一六五本传、《唐诗纪事》卷三一、《唐才子传校笺》卷五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260ce792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