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浪潮与新好莱坞电影之比较观

2023-03-06 15:2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法国新浪潮与新好莱坞电影之比较观》,欢迎阅读!
新浪潮,好莱坞,法国,比较,电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法国新浪潮与新好莱坞电影之比较观

作者:张文静

来源:《电影评介》2011年第04

[摘要]法国电影新浪潮在主题上,试图寻求表达自我的新主张,在拍摄技法上,则混合利用传统电影类型及好莱坞导演风格,实验新的剪辑技巧,创造新的结构模式,甚至热衷即兴与自发的拍摄方式。在法国新浪潮电影美学的冲击下,六、七十年代新好莱坞电影产生,它使半个世纪以来旧的好莱坞电影制片体制发生了动摇,使传统的美学观念又一次遭到了深刻的打击。

[关键词] 法国新浪潮 新好莱坞电影 商业性 转变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4.002

法国电影新浪潮是指发端于1958年的法国,盛行于60年代初的法国新电影的一种制作及创作倾向,法国电影新浪潮中的大部分导演早年都曾在《电影手册》杂志任影评人,他们坚守在安德烈巴赞早年创办的《电影手册》这块新浪潮的阵地上,把电影新浪潮之父的理论实践于银幕,为电影带来真实美学的新气息。法国新浪潮电影中重要的导演如戈达尔、特吕弗等,他们大都崇尚个人独创性,体现作者论的风格主张,不论在主题上或技法上都与传统电影大相径庭。首先在主题上,试图寻求表达自我的新主张,在拍摄技法上,则混合利用传统电影类型及好莱坞导演风格,实验新的剪接技巧,创造新的结构模式,甚至热衷即兴与自发的拍摄方式,代表作品如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特吕弗的《四百下》。《四百下》作为二十世纪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开山之作,用一种简单、直接的叙事手法,创造了穿透人心的震撼力量,并使得这种简洁、质朴的电影手法成为法国电影新浪潮初期的一种重要标记。新浪潮的一代导演既受到二、三十年代美国好莱坞豪华电影技术的深刻感染,也受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简洁思潮的广泛影响,但他们并不局限于模仿,而是发展出自己的电影观念,并在自己的电影实践中打磨出新的电影风格,从而开创了一个时代的电影新风尚。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美学冲击下,世界各国电影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于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莱坞电影,它使半个世纪以来旧的好莱坞电影制片体制发生了动摇,使传统的美学观念又一次遭到了深刻的打击。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证实了法国新浪潮时期电影美学革命的真正意义。

说到法国新浪潮电影对好莱坞电影的影响,一个名字不得不提,他就是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作为唯一一位被新浪潮导演纳入作者论体系的好莱坞导演,希区柯克在英国工作了十多年,拍摄了二十余部电影,使他跻身于30年代英国最优秀的电影导演之列。1939年,好莱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向希区柯克投去了橄榄枝,次年他在好莱坞完成了《蝴蝶梦》,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并从此开始了他在美国的辉煌电影历程。《后窗》、《眩晕》、《西北偏北》和《群鸟》等,都是影评界所公认的经典。希区柯克职业生涯的颠峰是1960年的《精神病患者》,片中那段摄人心魄的浴室杀人场面,成为西方恐怖片的经典段落。他一生共导演、监制了59部电影,300部电视系列剧,并终身热爱拍摄悬疑类型片。独树一帜的电影风格,使他在国际影坛获得了悬念大师的美誉,同时区别于大多数制作类型电影的导演所受到的学术歧视,而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电影人之一。希区柯克在自己的每部影片中都会以各种绝妙的方式露一下脸,也就是签名,这使其成为作者影片的特殊标志之一,也使好莱坞电影与法国新浪潮结下了不解之缘,预示着此后新好莱坞电影的滥觞。

所谓新好莱坞电影,指的是从1967年至1976年间,好莱坞电影经历了法国新浪潮、自身商业影片制作衰退等一系列冲击,开始对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了反思并开始自我调整。同时,美国社会当时的动荡与政治危机——肯尼迪遇刺、越南战争、民权运动、经济衰退等等,都成为这一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缘由。好莱坞,这个曾以《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向世界电影挑战,并以《乱世佳人》等影片征服了世界银幕的电影之都,在此期间几乎遭到了破灭。

与此同时,电视在50年代的越加普及,成为另一种对好莱坞电影业的巨大冲击。对待电视,美国人与法国人采取的是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法国人所考虑的是在艺术美学上进行改革,而美国人则更多考虑的是技术上的壁垒,他们将宽银幕电影、立体电影、汽车影院等一系列新技术推向市场。这一措施在企图夺回电视观众的同时,实际上仍旧在维护着好莱坞的传统职能。然而,美国家庭不可避免地都拥有了电视,电视台与节目数量也与日剧增,不仅吞噬掉全部好莱坞的影片,还开始在电视上大量播放欧洲影片。这些来自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瑞典伯格曼,特别是法国新浪潮的电影文化的冲击,动摇了好莱坞的制片体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也开始出现一些不依附于大公司的独立制片公司,这无疑预示着美国新电影的萌芽。 1967年,阿瑟佩恩的《邦尼与克莱德》公映,影片讲述了一对年轻人持枪抢劫银行,最终惨死于警察的乱枪之下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它根据三十年代两个抢劫犯邦尼帕克和克莱德巴罗的生平改编。这是美国电影银幕上首次出现与传统好莱坞电影中十全十美人物截然不同的新人物,他们同《四百下》中的安托万、《精疲力尽》中的米歇尔一样,是十足的无政府主义者,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和颠覆者。影片片头字幕表明了影片的历史传记色彩,强调了叙事的真实性和纪录性,最高明之处在于导演揭示出的这一悲剧是社会犯罪而不是个人犯罪,结尾时邦尼和克莱德被警察打得千疮百孔的身体与被击毙在巴黎街头的米歇尔何其相似。这部影片成功了,也表明了人们终于接受了对美国正面形象的巨大否定,颠覆了好莱坞强盗片的类型模式,从而成为标志着美国新好莱坞电影诞生的标杆之作。

60年代末,好莱坞电影制作者的观念变化渐趋明显,他们企图以革命打入市场,从而出现了波拉克的《杰里迈亚约翰逊》、波格丹的《纸月亮》和卢卡斯的《美国风情录》等。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975年的《出租车司机》,则走到了顶峰。影片《出租车司机》的导演马丁斯柯塞斯,从小目睹了美国所谓小意大利区中的年轻人的种种精神苦闷与孤独生活,尤其对街道上屡屡发生的暴力事件有着深刻的印象,此后,他遇到了约翰卡萨维特斯,他忠告斯科塞斯永远不要导演商业影片,斯柯塞斯后来以《出租车司机》和《基督的最后诱惑》实践了这一忠告,并以《无间行者》最终捧回了奥斯卡小金人。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新好莱坞电影创作的中坚分子,曾被称为美国电影新浪潮的旗手。他是一位擅长表现人性异化的导演,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1970年他以《巴顿将军》一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为自己确立了在好莱坞的地位;1972年,描写黑手党领袖的影片《教父》在他手下横空出世,创造了2亿美元的票房神话,也创造了美国电影史上的纪录;1974年,关于窃听专家哈里考尔的《对话》,使人们看到了新好莱坞电影中令人感兴趣的怪异形象;1979年,《现代启示录》出现了,这部影片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科波拉的电影理念,也使其走入了终生的债务危机。科波拉的电影创作走过了一条辉煌的历程。他从独立制片开始,不仅自己制作影片,还资助别人拍摄影片,卢卡斯的《美国风情录》就是在科波拉的帮助下拍摄而成的,这一影片也奠定了卢卡斯日后在好莱坞发展的基石。

除了科波拉,新好莱坞电影史上不得不提的还有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他于1975年拍摄了科幻片《大白鲨》,这部影片实际上预示了以后的《ET外星人》、《株罗纪公园》等影片的出现与成功。在他还只有36岁的时候,就已经有4部影片被列入美国最上座的10部影片之中,他所创造的新好莱坞商业片模式,也由此开辟了新好莱坞电影的票房新路。

好莱坞电影走到今天,已经重新夺回了对世界电影市场的绝对霸权,但其僵化、刻板、近亲繁殖的类型模式也日趋严重,一次新的变革或许正呼之欲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2a79c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2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