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理论——斯图亚特·霍尔《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

2022-05-02 09:2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播学理论——斯图亚特·霍尔《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欢迎阅读!
斯图亚特,霍尔,传播学,解码,话语

斯图亚特◎霍尔 《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

作者:samuel007 提交日期:2006-10-24 13:44:00

《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理论基础是马政经理论的商品生产、流通、使用以及再生产) 文章中心内容是:

1 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与传播

2 批判的是“发送者->信息->接受者”的传统传播研究的线性研究特征 3 提出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和传播存在“主导的复杂结构” 分析(一)

电视话语的生产和传播过程 1 生产环节:即信息编码。

生产的环节是一个开放的环节,信息的生产受到一系列因素影响(浅层次原因——显见和可感知的:传播制度结构及其实践和生产网络,还有它们构成的关系和技术基础结构。中层次原因——隐含的思想上的:媒介从业者自身的技术技巧、职业观念、知识结构。深层次原因:社会以及历史地界因素) 2 流通环节:信息到受众的环节

3 使用和再生产:使用是指受众享受信息并从中获得信息。再生产是受众对信息的解码,是信息意义的再创造。

电视话语中意义的“误读”的原因(各个环节都是开放的,可以进行“意义”的赋予,意义的赋予取决于个体和组织的性质)

1 误读来由:社会不同质,电视观众不能被看作单一的没有区别的群体,他们分属于各自的社会团体,团体的归属感使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将自己同主导意识形态的形式和意义联系起来,因此生产和接收之间缺乏一致性,即信息的生产者和受众对信息的解释的不一致性,此过程会产生对信息的误读或者“扭曲”

2 其实电视话语中的信息是由大量已经约定俗成的“能指”和“所指”的构联相对稳定的符码组成,既然这些符码广泛的分布于特定的语言团体和文化中,能在普遍意义上的被理解,但是信息在生产环节和消费再生产环节 3 其根本原因(霍尔认为):是因为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和地位的结构差异。“编码者”和“解码者”的符码之间的不对称造成的。“传者”的“我要表达什么”和“受者”的“我认为你表达的是什么”不一致性——猩猩自己的理解)

受众的三种解码方式(这个不难理解,看书就行。05年问答) 1 主导-霸权(偏好)读解 2 协商读解 3 对抗性读解 意义

1 恢复受众本原地位

2 使传媒的信息内容成为新的文化和社会研究资源 3 打开了受众研究之门 局限

1 没有摆脱文本权威

2 没有证明电视话语的主导意识形态是如何和社会结构发生关系 3 认识到受众重要性,但缺乏对受众的详细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3a8f4255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