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是一门人际交往的学问

2023-05-03 21:2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闻采访是一门人际交往的学问》,欢迎阅读!
一门,人际交往,学问,采访,新闻

新闻采访是一门人际交往的学问

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柴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没有技巧,艺术是人情的往来。”如果说新闻采访也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所谓的“人情往来”,也就是人际交往,则是艺术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也有人斥责柴静在新闻节目中过多地摄入感情因素,违背了新闻节目客观公正的采访风格,既不专业,也不合理。但事实证明,柴静的感性采访方式的确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抚摸,都让被采访者甘愿敞开心扉,讲述心中隐藏的故事。可以说,柴静的这种独特的交流技巧为她的采访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人际交往的技巧被她巧妙地运用到了新闻采访的过程中。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采访就是一门人际交往的学问。我们常说“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采访对于整个新闻报道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由于采访活动属于一种社会活动,因此它不是靠行政手段进行工作,而是主要依靠人际交往,靠独立活动和朋友式的平等交谈获取所需信息。这就决定了一次成功的采访不是记者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双方高度默契配合的结果。所以说,采访成败的关键在于记者能否与采访对象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产生良性互动。只有人际交往和谐进行,才会使交谈双方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采访效率,达到采访目的。那么如何在新闻采访中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呢? 西方社会学家在讲述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时曾提出一个“印象管理”的理论。即在人际交往中,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形成自己所需要的形象。行为者选择适当的言辞、得体的表情和动作,可使知觉者对自己产生某种特定的看法。这一理论一直被西方政界的头面人物所尊崇。撒切尔夫人70年代在英国政坛初露头角时,声音又细又尖,毫不动人。后经“形象专家”指点,她开始以雄浑有力的音色在国会“舌战群儒”,最终成为有“铁娘子”之称的女首相。再说美国总统竞选,候选人无论是从形象设计、衣着搭配还是发型设计、面容整饰都做足了文章,为的就是给选民留下精神焕发、可以信赖的强烈印象。而记者采访,需要出入各种场合,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做好自己的“印象管理”同样至关重要。虽然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俗语在先,但王婆卖瓜式的推销未必就不好。作为记者,有意识地向对方展示美好的自我,吸引对方的注意,可以将采访气氛调节得更融洽。

凡是都讲先声夺人,新闻采访也不例外,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交流成功的关键。美国学者伦纳德·曾宁博士在他所著的《接触:头四分钟》一书中指出,交接新认识的人时,头四分钟至关重要。为了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他认为交接新朋友时,起码要高度集中精神四分钟,而不应一面与对方交谈,一面东张西望,或另有所思,或不断匆匆改变话题,致使对方不悦。所以,有经验的记者十分重视自己在采访对象面前的第一次亮相;从仪表服饰、态度表情到第一句话,都做精心的设计和妥贴的安排,以求赢得对方的好感。著名记者萧乾对此颇有体会,他说:“做记者要适当注意仪表,要衣着整齐。我这个人一向邋遢,记者生活强迫我克服了这个毛病。在旧社会做记者,不管家里多穷、出门也要西服笔挺,否则人家看不起你。新社会当然不存在这种事了。但假如你搞得很脏,在被采访者面前又是抠鼻子,又是掏耳朵,就会使人感到不愉快,不乐于同你谈话。”

的确,在第一印象的塑造中,仪表装扮很重要,但就整个采访而言,记者的言谈才是采访活动中沟通双方的桥梁。拥有优雅的谈吐,即使形象不佳,也会给对方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调查显示,在交往过程中,一个人说的话只是他表达的东西的7%,其它38%通过讲话的态度表达,另外55%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所以,在新闻采访中,记者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语调要平缓、切忌急促。平缓是自信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整理思路,观察对方。第二、要礼貌周全,切忌大大咧咧。尤其是对于初次接触的对象、最好要庄重、客气些。第三、语句要简洁,内容要文雅,而切忌罗嗦粗俗。在交往过程中,一个人说的话只是他表达的东西的7%,其它38%通过讲话的态度表达,另外55%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所以,在采访活动中,记者应有意识、慎重地利用动作语言,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从而更好地实现双方的沟通,增强自己的魅力。


但是倘若你想快速与被采访者产生良性互动,就必须钻入人物的内心世界。采访活动中有很大一块是人物访谈,通常的做法是提问。在提问中,提什么样的问题,先提什么问题,后提什么问题,都会影响到采访的效果,影响对方是不是会恳切真实地回答。虽然采访形式各有不同,但如果想要得到高质量的人物新闻,做好的办法好是钻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采访比较熟悉的人,一般是先列个提纲,以便从过去芜杂的印迹中挣脱出来,照单行事,不致疏漏重要环节。采访生疏的人,应当先把这个人归到大千世界中的一类人,再对这类人作一个深入的了解。最后在见到采访对象时先和他谈他们这一类人共同关心的话题和生活,后再根据采访的需要,把他从这一类人中隔离出来,共同探讨他的独特之处。这样,既有面上的情况,又不乏点上的特色,既是典型,又是他自己。由此可见,采访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处处是学问。

其实,作为记者不仅要在采访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还要求在日常社会活动中建立广泛的人际传播信息网,也就是俗称的“人脉资源”。广泛的人脉资源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扩大题材范围,打开采访的路子,既能减少劳动成本,又能获得最大的信息源。通过同行和各类朋友的关系网,可以从多渠道获得信息,甚至能挖掘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闻报道的价值。

总的来说,新闻采访的方方面面都与人际交往息息相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514a7c1711cc7931b7164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