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在古代意思

2024-02-07 03:2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之在古代意思》,欢迎阅读!
古代,意思



之在古代意思

“之”的读音是“zhī,在古代有以下意思: 1、用作介词,意思是:的、底。

古文出处:春秋战国·孔子《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 释义:夫子的文章。 2、用作介词,意思是:于。

古文出处:戴圣《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释义: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 3、用作介词,意思是:诸、之于。

古文出处: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释义:大禹疏通九条河道,治理济水、漯水,将它们导流入海;开通汝水、汉水,疏浚淮水、泗水,将它们导入长江。

4、用作连词,意思是:与、及。

古文出处:秦·吕不韦《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释义:快乐和悲伤都是内心的感觉。 5、用作连词,意思是:而。

古文出处:战国·佚名《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释义:我担心大王恐怕会因为我的原因而扔掉梭子啊! 6、用作连词,意思是:若、如果。

古文出处:春秋战国·孔子《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释义: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

7、用作连词,意思是:则。

古文出处:秦·吕不韦《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释义:所以老百姓是不会经常在一个地方的,有利就聚集,没有则散了。






8、用作助词,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

古文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释义:恨了很久了。

9、用作代词,意思是:他、彼。

古文出处:春秋战国·孔子《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释义: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 10、用作代词,意思是:其、他的。

古文出处: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释义:于是叫她把聘礼返还给婆家。 11、用作代词,意思是:此、这个。

古文出处:战国·庄周《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释义:我知道怎样回答这些问题,我将告诉给你,可是心中正想说话却又忘记了那些想说的话。

12、用作动词,意思是:往。

古文出处:唐·李白的诗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释义: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前往广陵 13、用作动词,意思是:至、到。

古文出处: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着也。 释义:这是从少到多,从小到大。 14、用作动词,意思是:是、为。

古文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

释义: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据实相告。 15、用作动词,意思是:取用。

古文出处:战国·佚名《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释义:所以,一个人如果舍弃他的长处,改而使用他的短处,即使是尧这样的人也有做不到的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57468387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