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视角

2023-02-16 05:2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视角》,欢迎阅读!
整体性,马克思主义,视角,理论,研究

内容摘要:

[论文摘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即整体性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整体性是理论的内在逻辑联系、整体性是内在整体与外在整体的统一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也不是并列的,它们本身就构成一个整体。

[论文摘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即整体性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整体性是理论的内在逻辑联系、整体性是内在整体与外在整体的统一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也不是并列的,它们本身就构成一个整体。

从整体性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就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要求。但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在理论界却存在着不同看法。本文着重提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视角。 一、整体性是唯物辩论法运用的具体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革命性、科学性最强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完善自身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也是适应实践发展要求并能指导社会实践不断前进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以及构建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时,世界观、方法论是立足点,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没有唯物史观,没有唯物辩证法,不可能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解剖,也不可能有剩余价值的伟大发现,更不可能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显然,没有世界观、方法论作为研究的立足点,就没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更谈不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了。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学说之所以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唯物辩证法首先具体化为系统方法的运用。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它所属的整体中加以考察。系统方法在运用中强调的就是整体性,是要把需要研究的对象放到整体中来认识,不仅强调整体内部的各部分、各要素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强调这种联系是有一定结构和规律的,说明整体、部分、要素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说明整体离不开部分、要素,整体是以部分、要素为基础的,整体大于部分、要素,是部分、要素的集合,但不是简单的相加、机械的捏合。当马克思从对法学、历史学、哲学的研究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以后,他把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运用于政治经济学领域,在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运用了系统方法。

从最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要从“整体的联系”上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作出构想开始,到《l857l858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五篇结构计划”和《政治经济学判》(第一分册)“序言”中公开“六册结构计划”直至《资本论》“四卷结构计划”的形成,不仅反映了马克思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基础开展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并用于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整体,而且也反映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整体内部各部分、各要素的内在关联,以及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整体、部分、要素的运动变化。《资本论》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也是从整体角度展开的。马克思是把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个由多种要素按一定顺序和层次组成的社会有机体来阐述的。在这个社会有机体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是局部的,而是多种要素既包括社会关系层面的要素,如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等,也包括产业部门层面的要素如工业、商业、银行业、农业等的集合,这个集合就是整


体。从整体性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不是机械地捏合在一起的,而是处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并通过一定的结构和这一结构的运动变化有机地统一起来的。列宁肯定并赞扬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整体性研究。他指出: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每一种这样的生产关系体系都是特殊的社会机体,它有自己产生、活动和向更高形式过渡即转化为另一种社会机体的特殊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唯物辩证法还具体化为抽象法、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的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是逻辑的方法与历史的方法的统一。逻辑的方法就是思维推理的方法,就是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展现的各个范畴之间的辩证逻辑联系。而历史的方法是指按照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逻辑的推理、范畴的辩证逻辑联系无疑是对历史的一种理解,是用概念体系来理解历史。一般而言,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就从哪里开始,思维的逻辑进程要符合和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但是,也要看到,思维逻辑进程与历史进程不是绝对一致的,历史的发展往往具有跳跃性和曲折性,思维逻辑进程要处处跟随它就必然会受到无关紧要材料的干扰,因此,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只能是大体的统一。无论怎样,逻辑反映历史,既可以展示现存的社会结构整体及它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揭示社会结构整体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趋势。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研究社会结构,就是对这个社会结构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体研究。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无论是“五篇结构计划”还是“六册结构计划”在篇章结构的布局上以对商品、货币、资本、雇佣劳动、土地所有制、市场、危机等问题的研究,不仅反映了一国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体,而且还反映了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体。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关于商品、货币、剩余价值生产等问题的分析都是逻辑反映历史、理解历史的过程,正是在对各要素内在逻辑联系分析的基础上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体研究。 二、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联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是由相互联系着的理论构成的,而这些相互联系着的理论就是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理解相互联系着的理论就是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内容基础是什么?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必须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立足点,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内容基础包括哪些。从恩格斯写作《反杜林论》开始,到列宁完成《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组成部分的研究,为我们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同样也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提供了前提。 从整体性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否定三大组成部分作为内容基础。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必须是主要建立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基础之上的。这是因为:第一,尽管马克思自己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为三大组成部分,但是,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发展的思想成就是不能也没有必要被淹没的。没有这三大组成部分为内容基础,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我们也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包含的内容远远不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还涉及了社会学历史学、文艺学、新闻学等内容,但是,这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容是其中最主要、最根本、最具有实质性的内容,它们由此也就应该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构建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

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中的“一以贯之”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理论。这就是说,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816a6abd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