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区别

2022-04-17 11:45: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区别》,欢迎阅读!
审计,现场,区别

二、非现场审计的条件

非现场审计,是个业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过程,它通过采集被审单位的业务数据进行连续全面的分析,及时发现被审对象存在的问题、疑点和异常,评估被审单位的风险状况,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料,为制定审计计划提供支持要开展非现场审计,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被审单位数据资料的采集。二是可用来分析被审单位提供数据资料的系统和技术。

随着银行数据的集中,及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为非现场审计提供了数据资源。同时银行加大了对非现场审计的技术投入,开发了非现场审计系统,直接从经营管理系统的后台数据库中提取数据,进行加工,导入非现场审计系统储存,并集中了优秀审计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非现场审计模型的研究,将现场审计经验与科学分析技术相结合,开发了一批审计模型,供审计人员进行数据分析,查找疑点。可见银行已具备了进行非现场审计的技术条件。

三、非现场审计的实现形式

目前非现场审计处于探索阶段。根据目前银行的非现场审计项目开展情况看,非现场审计作为专项审计项目进行独立实施是主要的非现场审计开展形式。总行集中开发各业务种类的审计模型,下发到各审计部门,并将项目列入审计计划,要求审计部门进行实施。

(一)非现场审计项目的实施特点

非现场审计作为专项审计项目与传统的现场审计项目相比,在审计组织、程序上基本相同,只是各阶段具体实施的内容不同,主要体现: 现场审计程序内容:

1、审前准备阶段:搜集信息、了解宏观政策、掌握被审情况,分析被审单位提供的资料,把握总体、确定重点、 制定实施方案。 2、审计实施阶段:现场审计取证、编制底稿。 3、审计报告阶段 非现场审计程序内容:

1、审前准备阶段:采集、加载数据、检查数据加载情况、调整模型参数、制定实施方案。

1 / 3


2、审计实施阶段:运行模型、分析筛选疑点,现场或函证核实疑点、编制底稿(如果需要)。

3、审计报告阶段。



(三)存在的问题



1数据质量问题,导致常规性非现场审计项目的质量不高。非现场审计是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来查找疑点,该项目实施成功与否,要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质量。银行数据主要分成两大类,一是财务会计数据,二是业务管理信息数据。会计数据因会计前台录入的正确性和会计核算过程的严密性,其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较好;其他管理系统的信息则质量不高。主要因为信息录入错误或未输入。管理系统的信息如客户基本信息、抵押物登记、评估等信贷信息是后台工作人员根据资料录入,可能存在录入错误;而且因为业务系统核算与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有差异,工作中对可选项和必选项的要求不同而导致部分信息未输入。目前的非现场审计项目实施情况显示,部分项目因管理系统的数据不准确、缺项而引发的疑点达到70%80%左右。

2由于银行主要业务如信贷业务本身的非数据性及社会性、经济性特点,当前大量信贷风险点的发现还深深依赖于相关信贷业务的客户资料,与客户经理等的访谈等,特别是对相关资料的关联印证与审慎分析,而这些资料在非现场相关信贷业务数据系统中难以获取。

四、非现场和现场审计的结合

非现场审计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时代产物,是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它不是审计方式的发展,是审计方法的创新。为此在目前非现场审计的探索阶段,非现场审计可以阶段性非现场审计项目的独立实施形式开展,或作为常规审计项目的辅助审计工具和手段,不仅有助于非现场审计的推广,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后银行内部审计的监管方式不是从现场检查为主向非现场监管为主转变,是非现场与现场审计的有效结合,不仅是审计方法上的结合,通过非现场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重点;而且是在审计计划中的结合,把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项目结合起来,各有侧重,互相补充,构成一个完整而且有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2 / 3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872ca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2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