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澈上人的诗意

2022-10-09 10:13: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送灵澈上人的诗意》,欢迎阅读!
上人,诗意

送灵澈上人的诗意

送灵澈上人的诗意 【送灵澈上人】 作者:刘长卿 原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陽,青山独归远。 注释:

1、灵澈(chè)上人:唐代着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2、苍苍:深青色。竹林寺:在今江苏丹徒南。 3、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4、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诗意:

竹林寺里林木苍翠, 暮色苍茫钟声悠远,

你(指灵澈)背着斗笠披着斜陽, 纠回青山渐行渐远。 赏析: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借景抒情,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陽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769770年)间。刘长卿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着,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十八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绘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90d9e042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