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2024-03-18 18:1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欢迎阅读!
于人

.

逐于时而不责人

纵观朝代更替,经济兴衰,从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学到太多太多。都说历史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唐朝时唐太宗就认识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一真理。的确,时代虽然在不断的变化,但是历史是不变的,流传至今的那些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到今天仍旧适用。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一句给我印象极为深刻。“与时逐而不责於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择人与任时是成败的根本。我觉得这里的“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指“机会,时机”,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抓住机遇;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势”,知道“时”的所在,顺势而为,不与人争。与时逐,而不过分苛责于他人,并能够识人选人用人。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并能够实践它,不论是指挥打仗,治理国家,还是创业,管理企业,等等,都会取得很好的结果。 在指挥打仗方面,《孙子兵法》中就有类似的话,“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善于指挥打仗的将帅,他的主导思想应放在依靠、运用、把握和创造有利于自己取胜的形势上,而不是去苛求手下的将吏,因此他就能从全局态势的发展变化出发,选择适于担当重任的人才,从而使自己取得决定全局胜利的主动权。有些失败的将帅在打败仗时首先想到的是处死一些人,却没有想过自身的原因,若不是自己没有考虑周全,指挥的方向就不正确,或是因为自己没有清楚认知下属的能力,把他们根本不能胜任的事情交给他们,当然不会有好的结果。吴王在第一次战败越国时,没有赶尽杀绝,而放了勾践一马,最终被勾践反过来打败,在越王犹豫要不要放了吴王时,范蠡的一句话点醒了众人:会稽的事,是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要。今天是上天把吴国赐给越国了,越国难道可以违背天命吗?……上天赐予您却不要,那反而要受到处罚。"我想,这也是一种“势”吧,吴国逆势而行,最终被越国打败,越国顺势而为,最终取得了胜利,除掉了吴国的威胁。我认为曹操败走华容道一事也体现了诸葛亮对于“时”的把握,体现了他的大智慧。孙刘联合破曹后,诸葛亮料定曹操必败走华容道,但他从大局考虑到,此时杀死曹操,孙权很可能会反过来攻打刘备,而刘备的实力远远抵不过孙权,杀掉曹操时机未到,于是定下“捉而放之”的策略,但又不能明言。所以派忠义双全的关羽守华容道,送他个顺水人情。由此可见,懂得择人与任时,对于战争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形势的发展和趋向变化,要有超前认识的目光和谋断能力,并且能够对自己是否具有取势的条件和实力要有清醒的认识。选择对于自己最有利的“时”,顺势而为。

在治理国家方面,不得不说,计然是一个奇才,对于“时”的把握出神入化。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旱灾时造船,水灾时造车,这是多么大的智慧。他深知,自然规律都是有迹可循的,不会久旱,也不会久涝。这样“与时逐”,不拘泥于现在,时刻为下一时刻做准备,深谋远虑。越王照做,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终成帝王霸业,称号“五霸”。由此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兴盛发达,是否强大,取决于君主的眼光与领导。君主对“时”把握越到位,掌握国家之大势,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国家才会持久不衰。当然,懂得择人也是十分重要的,若是越王昏庸无道,任用奸臣,而不听任范蠡、计然等人的劝谏,即使他们再有能力,也是回天乏术。就像吴国的伍子胥,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虽在吴国也是重臣,忠心为国,但吴王屡次不听其劝谏,在紧要关头听信谗言,不会识人之贪,不懂用人之才,最终造成了吴国的灭亡,自己在自杀之前再悔不当初也毫无用处了。由此可见,能够正确的用人与用时,在国家的治理方面有着极重要的地位。 而在企业创立方面,这一道理也是十分适用。若谈到将“与时逐而不责於人”运用的出神入化的,非范蠡莫属了,在海边居住则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

;.


.

数千万家产。 又迁徙至陶,利用陶居于“天下之中”便利,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三次成为首富,除了他勤恳努力的原因之外,他对于“时”的把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加上季节的判定,提供市场最需要的东西。他深知千万不可让消费者等待你的货物,这样永远慢市场一步,要准备他人想不到的东西,占领市场的最高点。他明白,做生意对于人员素质没有太大的要求,关键在于把握时机。此外,他不苛责他人,在海滨开荒时候,他对下属的一般劳动者没有丝毫虐待行为,而是关怀和爱护,如为他耕种的“耕奴”与文化娱乐的“乐奴”他分别在15年与10年后就予以除去“奴籍”转为自由民。而且他乐于帮助别人,在其经商的19年中,三散其财,资助昆山的贫困兄弟,终成一代商圣,并被尊为我国儒商之鼻祖。在如今,李嘉诚也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从钟表店的店员,到后来创办长江塑胶厂,在经济低迷期低价购入大量土地,赚取大笔资金,再到如今的长江事业集团,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小学徒,变成如今的华人首富。这些都有赖于他对于“时”精准把握,能够将眼光放长远,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把握住时机,具有非同常人的投资眼光。 将“与时逐而不责於人”引用到企业管理中,也是没有丝毫格格不入的。在企业管理中,除了要把握机遇外,“择人”与“不责人”显得十分重要。都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人才,懂得知人善任,人符其职,职合其人,才能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才能使一个企业有好的发展。而“不责任”中的“责”,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就是“责罚,斥责”当下属做错了事,要首先想想自己的原因,是否将任务交代清楚,自己的领导方向是否正确,而且一个领导的主要任务是从宏观层面上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不是整天被一些员工出的小问题所累,不能因“逐末”而“舍本”;另一方面“不责人”也可理解为在商业中讲信用不坑害人的意思。"人无信不立".这是当今社会都知道的一句话。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言不信者,行不果,没有诚信,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失去了诚信,再大的企业也会垮塌,再多的钱财也会丧失。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对待客户,诚实守信,终会获得客户的肯定。世人把识时务者称为俊杰之才,我想,能够做到讲诚信的人正是如今的识时务者。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是否能够做到“与时逐而不责於人”,是企业经营管理胜败的一个关键问题。 虽然孟子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我觉得,“天时”是最重要的,我把“天时”理解为时机,机遇。有些人满腹经纶,就像杜甫,虽文采非凡,被世人成为诗圣,但是却一生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始终没有得到“天时”,没有得到,也可能是没有抓住让其施展才华的时机,“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历经内心与外在生活环境的双重折磨。“与时逐”便可以看做这里的天时,而“责於人”则可看作为“人和”,许多人舍“天时”而逐“人和”,殊不知抓住时机比责於人更重要。自身错失时机却只想着责难于人,是把矛盾的主要方面搞错了,这样只会越来越糟。“与时逐而不责於人”,抓住时机,顺势而为,不非难与苛求别人,能够真正理解这个道理,并付诸于实践,指挥战争则不难获胜,治理国家则不易衰败,创立企业则容易成功,管理企业则更容易长久。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b37af052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