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与行 议论文

2023-11-02 16:44:5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言与行 议论文》,欢迎阅读!
议论文,言与行

言与行

自古以来,人们往往将“言”与“行"联系起来考察,作为一个人的修养品德乃至为政的标准。作为儒家集大成者之一的荀子,就曾在《荀子·大略》中说道:“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由此可以看出,荀子根据言与行的标准,出了三种人-—即能言能行、能行不能言、能言不能行的人。而在我看来,这三种人的能力不同,对国家的价值也就不一样。

一个国家的繁荣气象离不开那些妙语连珠的“雄辩之士”;一个社会的迅速发展也不可缺少那些踏实肯干的“大国工匠”。当然如果一个善言者亦能践行所言,一个善行者也能言己所想,则对国家而言,更是千金难买的珍宝。

春秋时期的楚国人鲁班,是能“行”的典范。自幼动手能力极强的他,由于不善于表达,被同龄人视为怪人。但鲁班一生凭借双手与智慧发明出许多先进的器具,如锯子、鲁班锁,至今仍被沿用。他制造的云梯等军事具,使楚国的军事实力领先于许多国家,助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由此可见,能行而不善于言之人,是国家必不可少的人才。他们不一定要将自己的智慧与才学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但能通过自己的技能,着手实干。他们的角色就是踏踏实实地耕耘,勤勤恳恳地工作,默默地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大国之“工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至于能言而不能行之人,在历史上也不在少数。我们三国时期的谋士郭嘉,便将“能言”发挥到极致.在如此的战乱年代,曹操身边的谋士数不胜数,而郭嘉能从这些谋士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他精于谋划又有过人的


口才.他曾劝曹操一鼓作气出军,生擒了吕布;又曾详细地分析了袁绍的弱点,最终促使魏军在官渡之战大败袁军.但郭嘉由于生性体弱不能随兵出战,又因水土不服,最终英年早逝,年仅37岁。尽管如此,凭借郭嘉为曹操早期奠定的强大军事基础与严谨的治兵方针,魏国才得以称霸一方,成为三国之首。所以说,能言而不善于行的人,亦是国家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他们并非能敏于行,但往往能通过才智的表达,做出重要的规划;他们往往是帅才,引领兵将,为国家实现强盛添砖加瓦。

于我而言,我更希望自己能成为言行并举之人。与只有理论或是只能实干的人不同,所谓“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全才,很多时候能成为在国家中独当一面的珍宝。开国总理周恩来同志,一生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他在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等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凭借敏锐地思考与过人的反应能力,有力地反驳了他国的质疑,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最终用充满睿智的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等方针,为新中国外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能言,周总理夜以继日地处理政事,甚至到了晚年也拖着病躯去延安考察贫困地区进行考察,为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他们不仅善于表达,更精于实干.既能言又能行的人才,在各个领域都会成为杰出的佼佼者,于国家而言更是如此。

“人生最高境界在于有所做为”,这是恩格斯的判评准则.理论型人才以方向对我们引导有所做为;实干型人才以肯干精神帮助我们实现目标有所做为。言行并举的全才既以其敏锐的视角、又以其无懈可击的行动力,推进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哪种人,都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乃至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因此这三种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c5a00e67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