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之旅1

2022-08-10 00:40:4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追梦之旅1》,欢迎阅读!
之旅

追梦之旅

——2012年江苏海门新教育观摩会有感



“我们要把人生变成一个金色的梦,然后再把这个梦变成现实。

——题记

如果说,新教育是我们共同的一个金色梦想,那么2012年江苏海门的现场观摩会就是一场“把梦变成现实”的盛宴!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研发卓越课程,缔造完美教室”。海门实验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展示:专家报告、课堂展示、名师汇报、学校现场等诸多研讨与成果,俨然就像是奉献出一席丰盛的晚宴,酸、甜、苦、辣、香,任由品尝咀嚼。

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认真聆听, 安静思索。留给我的,依然是无尽的回味与无限的思索„„

教室·文化

文化,是完美教室的灵魂。在新教育的教室里,往往通过具象化的命名,赋予教室一种精神力量。同时,通过教室装饰、班训班歌、班级课程、班级庆典等将班级文化一点点鲜活起来,不断挖掘或赋予其更深的意蕴,使每一间教室成为师生的唯一,享受成长,分享幸福。

在参观中,我认真聆听了北京新教育学校的“田园”班、海门实验区俞玉萍老师的“百合班”的精彩故事,还有“缔造完美教室第一人”李镇西老师的“未来班”的辉煌,十分震撼,备受鼓舞。以前纵然有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但艳羡之余,也难免一声长叹: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教法,在中国是根本行不通的!而他们的存在与实践,无不证明了:教室的革命绝不只是个愿望,新教育的开拓者们正用自己的实践书写着靓丽的风景!

我深深地感悟到,每一位老师,只要心平气和,不抱怨,不浮躁,像一个农


夫,静静地坚守自己的班级,将自己的生命写入其中,就一定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课程·生命

在这次研讨会上,那形式多样、内涵深刻、主题鲜明的班级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田园班”的“电影课程”“成长课程”“百合班”的“爱”的课程,还有“君子兰”的“绅士淑女课程”,陈铁梅老师的“审美课程”等等,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教室里师生生命的自由舒展与成长。所有的一切,使我对“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产生了新的认识。

“课程是什么?课程就是岁月。 完美的课程不在于你的课程多么高深与系统,而是在于唤醒了多少沉睡的生命,激活了多少学生的潜能。让每颗种子在适合自己的土壤中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这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课程。

教师·成长

要缔造完美教室,关键是教师。一间卓越的教室,一定源于一位卓越教师的教育梦想。

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报告,震撼不已:三十年如一日,他固守着自己的教育良知,执著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尽管备受争议与起落,他还是以坚忍不拔的恒心与毅力,书写了自己的教育传奇。那些看似平凡普通的日子,在他的精心创造下,永远地印在了学生的心坎上。三十年后熟悉的班歌再次吟唱时,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

反思自我,不是没有那样激情澎湃的日子,不是没有热血沸腾的期望,唯一缺乏的只有坚守,迎来的只能是平庸与倦怠。岁月依然,我们依旧?

学生·幸福

一间完美教室的缔造,正像一个小说家创造一部作品那样。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只是一个教师的梦想,这个叙事必须由师生共同完成。在课堂观摩中,我更为关注学生的投入度、参与度、以及满意度。


在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的睿智与博学;在班级墙壁上,我看到了记录班级活动与学生表现的照片、文字;在成果展示中,我更看到了见证学生成长的足迹。所有的一切,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直观反映班级与学生成长的档案,这是老师与学生一起创建完美教室的真实记录。

这突出了新教育的一种理念:课程,就是岁月;班级文化,就是一段历程,这些都是不断生长于变化的。只有这样,这个教室才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完美。

学校·特色

在新教育的引领下,海门区实验教师的行走方式在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也在改变,学校发展模式更在改变,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参观的海门实验学校附中非常重视校本课程建设,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依托学科而拓展的课程丰富多彩,文学课、英语戏剧课、数学探究课、班会课、人格课、体育运动课等。多样化的课程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满足,更使这所老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思考·行动

三天来,在分享盛宴的同时,我与大家一样也在思考与比较。诚然,新教育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教育命题,众多新教育人在努力实践着,但是有些瑕疵还是不容忽视的。

教育提倡的“班级课程”,尽管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课程,但大多也是依托学科课程而开发的课程。在课程的开发与创造中,也要考虑学校的监督与管理,不可盲目,加重学生负担。其次,还要注重课程的系统性。也许课程的起点是活动、片段,只有深入探究、系统整理,才有可能称得上是课程。在这方面,学校与有关科研机构要加强引导与指导。

另外,在新教育的展示中,已呈现偏重活动展示的弊端,有时为了活动而造作。活动展示,是一种潮流,也是一个误区。展示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急功近利的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d5f4fdff00bed5b9f31df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