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融合发展探讨

2023-05-25 14:4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会计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融合发展探讨》,欢迎阅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融合,探讨,会计

会计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融合发展探

作者:谢欣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第4



谢欣

摘要:会计学与各个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与经济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在会计学发展的历史中处处都能发现经济学的闪光点。在为会计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的同时,还拓宽了会计学的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其对会计学的作用不可小觑,本文就会计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融合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给两者融合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会计教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财务;融合

一、会计教学

会计教学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会计高等院校的导向,相较于普通教育而言,会计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大纲都是有所不同的,高职学校是以培养岗位一线技术人员为目标的,所以会计专业的学习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工作技能部分为重。在课程内容的叙述思路上要突破原有的观念,要加大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比例,由原来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观念,转变为重视实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在会计教学时,叙述机构要打破原有的概念和定律以及定理连线的体制,采用感性和理性定量认识的“双循环”模式。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经济学,是指打破原有的经济学的界限,研究一个国家甚至更广泛的经济的学科。作为一名会计方面的从业者,必须要了解本国的经济国情,正确掌握国家的经济体制,才能更好的为企业进行服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重点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以及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是建立在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基础之上的。从唯物辩证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经济学的主要研究的是特定形式下的生产的相关关系,不是研究物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如果一位员工在进行在生产中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相等的回报,而剩余的价值却被没有付出劳动的“资本”所占有了。

三、会计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关系

(一)会计教学的目标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角度说,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共性与个性是所有事物特有的本质,单独的个体共性与个性多是一致的。共性即所有事物相同的性质,而个性则代表了事物自己的特点,是事物之间差异的体现。共性与个性的区别比较明显,前者是绝对的而且没有条件的限制,后者则是相对的且有条件限制的。共性与个性之间既是相互制约的,也是可以相互变通的。会计作为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部分,它的目标和经济管理活动的目标具有共性,都要求如果付出了一定的成本,就要尽量将效益最大化,保证能够收获高于成本的回报;如果在收获一定回报的时候,就要减少成本预算,以保证提高经济效益。这就体现了会计的内在本质,它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但最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又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它的具体目标要求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而且要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这


是会计目标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目标的区别所在。但是会计的具体目标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管理的目标,它的目标受到经济管理活动目标的制约。

(二)会计基本假设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时空观

会计工作的核算必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进行的,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一定要保证所有需要的条件都能具备,即先要处理与核算相关的所有存在的问题,打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到目前为止,在全球会计领域中,大家一致公认的会计基本主要有会计主体和持续经营以及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种。这四个基本前提各有不同的内涵,但又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充分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时空观的哲学原理。

1)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这个假设体现了唯物主义空间具体形态的有限性,正是因为这个有限性才使会计主体和会计主体归属者的贸易或者事物或者其他事物加以区别。如果缺少这个空间的有限性,会计主体就很难明确,那么各项会计的核算工作就会很难进行开展,所要承担的责任也就无法划清。

2)持续经营是对会计预算能力的考验,企业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市场的及时变化来估算出企业维持现在运营和继续发展所需要的所有预算,要能确保企业在任何时候资金运营都不会受到影响,即企业经济活动是连续的,这种连续性表现为经济活动的不断运动。持续经营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间的无限性,无限的时间既没有起点,又没有终点,是一种永久持续的状态。有了这种持续状态作为基本的保障,企业才能对自身各项价值的评估给出一定的年限考量标准,无论未来企业运营到何种地步,它都能够为企业提供经济收益,而固定的资产也可以参照标准,按照使用的年限做出价值评估。

3)会计分期是从持续经营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它把企业运营发展划分为无数个相同的时间段。会计分期表现出了唯物辩证主义在时间方面呈现出的有限性。有限的会计分期可以让企业及时发现并整理出相关的财务报表,管理层可以根据这份报表分析企业的运营状况并做出相应的部署。稳定运营与会计分期之间体现了时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4)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必须以货币的计量为准绳,以金钱作为计量单位,用使用的资金数来呈现企业目前的各项财务状况。货币计量的假设隐含了货币稳定的假设,体现了货币时间价值的时间观念。

(三)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会计循环

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会计人员对其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以产生会计信息,这种相继产生并且循环发生的财务记录过程就是会计的循环。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第一步就是填制以及审核证明,然后是登记账簿和成本计算等步骤,最后一步就是制作财务报告,这样便完成了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循环,下一个会计期间依此顺序进行会计循环。具体来说,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循环可分为八大程序:首次查账、入账和过账、结算以及编制调整前的试算平衡表和编制期末调整分录并过账等,这八个步骤依次发生,环环相扣,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

四、会计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融合发展

(一)商品经济的损耗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不只是分析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而且提出了当时最完整最科学的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主要特征和普遍规律)。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论”,而且是一般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论。《资本论》虽然分析的是商品生产和流通,没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但是所谓“商品经济”主要就是商品生产和流通,马克思不仅提出了包括商品、价值、价格、货币、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货币流通规律、节约时间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等基本范畴和普遍规律在内的系统逻辑严密的商品经济一般原理,而且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会计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的产生是保障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必要条件,员工在付出相应劳动时,一方面想要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而且一定会有所得;另一方面要投入和花费一定的财产物资及劳动,要有一定的损耗。不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希望能够以最少的劳动耗费换取收益的最大化,有效的提高经济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要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技术和工艺,同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制定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能够及时的了解企业目前的运营情况,分析出经济损耗的错处,及时进行修改,保证投入成本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价值管理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过程、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的分析就是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微经济学,而且非常实际、具体、深入、明确。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企业运行的分析绝不亚于西方微观经济学,尤其对企业生产关系的分析更加透彻和科学。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要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何运营,甚至是企业家要想学习怎么样管理企业、更多赚钱、实现利润最大化。

会计方法是经济管理方法的一大突破,它的特点就是进行价值管理,主要是利用货币量度对经济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劳动耗费、劳动成果进行系统的记录、计算、分析、检查,以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处于不同的环境中的会计受到的影响不同,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也有所差别。会计发展到今天,它的理论、方法、制度已经相当完善,本文从哲学视角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循环等几方面进行思考分析,论证它们的合理性。

五、结束语

会计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融合发展可谓博大精深,迄今为止会计理论、制度和方法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对会计理论进行哲学思考,解释会计理论蕴含的经济学原理,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会计理论的本质。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掌握会计理论及方法,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成为合格的会计专业人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f964d2d2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