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火箭一样驱动小车教案

2022-04-28 06:41:4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像火箭一样驱动小车教案》,欢迎阅读!
小车,教案,火箭,一样,驱动

第一部分 说课

一、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课内容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 3 课。 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积极倡导让学生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 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 我设计了这一课。 课中所讲的反冲力对于前面所学的重力、 弹力起到升华的作用, 分揭示了 “力” 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也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唯一原因,反冲力更是我国科学技术从八九百年 前爆竹的发明到现在火箭成功升空的基本原理,所以本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结合教学内容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玩气球,安装反冲力小车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方向。 能力目标: 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安装反冲力小车。 情感目标:

① 通过了解反冲力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② 课后了解我国火箭的发展历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样的设计,重在使学生学得积极

主动,参与面广,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在认识反冲力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物体在反冲力作用下能够运动,并把反冲力 用在推动小车上,因此确定如下重、难点:

重点: 研究反冲力小车的运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 难点: 反冲力的认识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 从年龄特征上看,五年级学生对物体运动的现象并不陌生,对运动与力的关

系也有一定的感 性认识,知道重力、弹力能使小车运动,已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

从心理特征上看,学生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能养成用实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三、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主导和主体” 、“学习与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法和学法确 如下:

1 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1)

情感教学法

新课标指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 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 入、过程和效果。因此,这节课在教学时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这一点。 “用气球推 小车的比赛”活动,就是把动手操作和兴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由学科学向用 学、做科学发展,进而唤起了他们对科学的爱、对生活的爱。

2) “引导——探究——发现” 。


在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先驱刘默耕先生积极倡导的 “引导——探索” 教学法的指导下, 再结合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法” ,我设计了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构:问题产 ——引导探究——发现规律——应用,这一结构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从学的方面来说,让学生自主学习,分为两部分:

1)

学生自主建构。 科学探究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建构,自主开展探究过程,自主完成探究

结论,放手 让学生的思维进行自由的多角度思考。 本课教学中, 用气球推动小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 点。

2)

质疑解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是一个人积极思维的表现。因此,引导学生质

疑问难, 可以不断改进实验的方法,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在玩气球的过程中, 学生不断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新发现。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史启伟 任教学年:三一一六年级 题:像火箭一样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过程与方法: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苦难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组装气球小学并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教学难点: 对物体反冲运动的解释。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气球 5个,夹子一个,回形针两个,胶带,长线一根。 为教师准备:课件一个,多媒体视频一个 教学过程

一、研究反冲力

1、导入:

有人问,火箭为什么跑那么快?(板书:火箭)一个人回答:因为它的屁股着火了,所以跑的快。 那么火箭的发射升空到底是什么样的,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重温一下我们国家的嫦娥一号卫星 搭载火箭升空的历史时刻。

2、播放火箭升空的录像。

问:火箭是集积什么力量发射升空的?(反冲力)板书

3 教师出示两个气球,请两名学生将它们吹起来。然后教师拿着这两个气球,故意撒手,使

一支 气球飞走。

问:气球是依靠什么力量自己飞走了?

4 学生讨论。 (依靠反冲力)

5 课件出示我国西 南山区小学生在上、放学的路上利用两同之间的索道通过山涧的录像。

同学对气球进行改进,让其能延着一条教师在教室中拉的索道上运动。 (教师在教室内扯上两条直线,让气球能延着这两条直线运行)

6 总结: 1 请学生总结。

2 出示课件,明确概念。 3)介绍反冲力的应用。

二、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f9c75e30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