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将通鉴·唐纪之元稹上疏》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2022-03-29 00:4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资将通鉴·唐纪之元稹上疏》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欢迎阅读!
元稹,通鉴,译文,答案,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辛酉,以元稹为左拾遗。

稹上疏论谏职,以为∶“昔太宗以王珪、魏征为谏官,宴游寝食未尝不在左右,又命三品以上入议大政,必遣谏官一人随之,以参得失,故天下大理。今之谏官,大不得豫召见,次不得参时政,排行就列,朝谒而已。近年以来,正牙①不奏事,庶官罢巡对②,谏官能举职者,独诰命有不便则上封事耳。君臣之际,讽谕于未形,筹画于至密,尚不能回至尊之盛意,况于既行之诰令,已命之除授,而欲以咫尺之书收丝纶之诏,诚亦难矣。愿陛下时于延英③召对,使尽所怀,岂可置于其位而屏弃疏贱之哉!

稹又以贞元中王伾、王叔文以伎术得幸东宫,永贞之际几乱天下,上书劝上早择修正之士使辅导诸子,以为∶“太宗自为蕃王,与文学清修之士十八人居。后代太子、诸王,虽有僚属,日益疏贱,至于师傅之官,非眊聩废疾不任事者,则休戎罢帅不知书者为之。其友谕赞议之徒,尤为冗散之甚,搢绅皆耻由之。就使时得僻老儒生,越月逾时,仅获一见,又何暇傅之德义,纳之法度哉!夫以匹士爱其子,犹知求明哲之师而教之,况万乘之嗣,系四海之命乎!”上颇嘉纳其言,时召见之。

丁卯,河南尹房式有不法事,东台监察御史元稹奏摄之,擅令停务。朝廷以为不可,罚一季俸,召还西京。至敷水驿,有内侍后至,破驿门呼骂而入,以马鞭击稹伤面。上复引稹前过,贬江陵士曹。翰林学士李绛、崔群言稹无罪。白居易上言∶“中使陵辱朝士,中使不问而稹先贬,恐自今中使出外益暴横,人无敢言者。又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愆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上不听。

(节选自《资将通鉴·唐纪》

注:①正牙,同“正衙”。②巡对,轮流引见,咨询政事。③延英,延英殿,指唐代长安大明宫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

B./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

C./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

D./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拾遗,唐代谏官名,负责规谏皇帝,以救补皇帝言行方面的缺失。 B.封事,密封的诏书;皇帝下达命令,用皂囊封缄以防泄漏,故称。 C.召对,古代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问题。 D.内侍,掌宫廷内部事务之职,多用宦官;后世以内侍为宦官专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稹奉职勤恳,尽心谏官职责。元稹认为只有发挥谏官对朝廷的监察作用才能实现国家大治,而今他们遭弃置,被疏远贱视,仅剩举荐人才之责。

B.元稹颇有远见,重视皇子教育元稹提出的对皇子教育的建议极有见地,认为应选择贤能明理之士做太子、诸王之师,皇帝赞许井采纳他的意见。

C.元稹恪尽职守,惩治不法官员。河南尹房式横行不法,身为东台监察御史的元稹上奏朝廷将其拘押,并擅停其职务,但元稹的做法未被朝廷认可。

D.元稹受辱被贬,遭受不公待遇。元稹受内侍辱骂并被击伤面部,皇上没有惩罚内待,


反而将元稹贬谪,尽管有人进言据理力争,皇上却不予采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大不得豫召见,次不得参时政,排行就列,朝谒而已。4分)

2)况于既行之诰令,已命之除授,而欲以咫尺之书收丝纶之诏,诚亦难矣。 14.元稹是怎样劝说皇帝“早择修正之士使辅导诸子”的?3分) 参考答案: 10.3 分)D 11.3 分)B(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12.3 分)A “仅剩举荐人才之责”错,文中“举职”意为“尽职、称职”

13.8 分)⑴(4 分)首先不能受到圣上召见,其次不能参与当前的政务,只是排在众臣行列中,上朝拜见圣上罢了。

(注意“大”“参”“朝”“谒”等的翻译。

⑵(4 分)何况对于已经颁行的君命,已经发布的官员任命,却想凭着谏官进呈一纸奏章收回圣上的诏命,也实在是困难啊。

(注意“既”“诰令”“除授”“诚”等的翻译。 14.3 分)①以唐太宗做蕃王时的学习交往为例,正面说明皇子教育的重要性;1分)②以太子、诸王轻视从师、其身边之师难以胜任教育职责的现实情形,反面阐明择师的必要性;1 分)③以普通人重视孩子教育进行铺垫,表明帝王后代教育更重要,更应对其重视。1 分)

参考译文:

辛酉,任命元稹为左拾遗。 元稹上书谈论谏官的职任,他认为:“过去,太宗任命王与魏徵为谏官,无论宴饮游观,还是寝息就餐,没有一时不让他们跟随在身边,还命令在三品以上官员入朝计议重大政务时,一定要派遣一位谏官跟随,以便检验各种议论的优劣,所以当时天下政治修明。现在的谏官,首先不能得到圣上的召见,其次不能参究当前的政治措施,只是侪身于朝班的行列之中,时上朝拜见圣上罢了。近些年来,免除正殿奏事,停止百官轮流奏事,谏官能够奉行的职责,只有在诏诰命令不尽合宜时,献上一本皂封缄的奏章而已。君臣际会,即使在事情发生以前便委婉规劝,进行极为周密的谋划,尚且难以回转圣上的盛意,何况诏诰命令已经颁行,对官员的任命已经发布,要想凭着谏官进呈一纸章奏收回圣上的诏书,实在也是够困难的了。希望陛下经常在延英殿召见谏官奏对,让他们把意见都讲出来,怎么能够将他们安置在谏官的职位上,但又对他们弃置不顾,并且疏远贱视呢!

元稹又以贞元年间王、王叔文靠着擅长方伎小术得到太子的宠爱,到永贞年间几乎使天下大乱之事,上书劝宪宗及早选拔善良正派的人士,辅佐教导各位皇子,他认为:“自从太宗当了藩王后,便与十八位博学能文、操行洁美的人士相处。虽然后世的太子与诸王仍有所属的官吏,但是他们的地位越来越遭受疏远与轻贱,至于太师、少师、太傅、少傅一类官员,不是由眼昏耳聋、身体残废、不能办事的人物担承,就是让战事完结以后免去节帅职务而又不懂书的人物出任。尤其王府那些友、司议郎、谕德、赞善大夫等官员,更是闲散之职,士大夫都以担当过这类官员为耻辱。即使有时能够得到一些孤陋寡闻,年纪老迈的儒生,也是历时数月,仅仅获得一次与太子、诸王见面的机会,又哪里有闲暇为他们辅导仁德道义,使他们深明法令制度呢!一般说来,就连地位低贱的人们,为了痛爱自己的子女,还知道去寻找明达事理的老师来教诲自己的子女,何况太子、诸王都是帝王的后嗣,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呢!”宪宗对他的话很是赞许,颇多采纳,还时常召见他。

丁卯,河南尹房式做了不守法纪的事情,东台监察御史元稹奏请将他拘捕,同时擅自命令停止房式办理本职事务。朝廷认为不能够这样处理,罚元稹一个季度的薪俸,将他召回西


京长安。元稹来到敷水驿时,有一个内侍宦官从后面赶到,撞开驿站的大门,叫喊喝骂着走了进去,用马鞭抽打元稹,打伤了他的脸。宪宗又联系元稹以前的过失,将他贬为江陵士曹。林学士李绛与崔群都说元稹是无罪的。白居易也进言说:“中使欺凌羞辱朝中官员,不去追究中使的罪过,反而首先将元稹贬官,恐怕从今以后中使外出会愈加暴虐骄横,人们没有再敢说话的了。再者,元稹担任御史,提出不少检举奏报,对权贵势要人士无所避忌,痛恨他的人很多,现在将元稹贬逐了,恐怕从今以后没有人愿意为陛下担当官职而执行法令,恨邪恶而纠正过失了。即使出现了特大的奸险狡猾的人物,陛下也无法得知了。”宪宗不肯听信他的谏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48603ad3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