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的诗句】举头望明月,抬头思家乡_全诗赏析

2023-09-19 22:5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思念的诗句】举头望明月,抬头思家乡_全诗赏析》,欢迎阅读!
全诗,举头,诗句,赏析,明月

【思念的诗句】举头望明月,抬头思家乡_全诗赏析

出自唐代诗人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翩然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

Tiongkok的就是在安静的月夜思念故乡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霎时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走繁忙,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未免泛起阵阵怀念故乡的波涛。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活泼地抒发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耀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白了节令的严寒,还衬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悲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就是通过动作情态的描写,深入细致思乡之情。“盼”字照料了前句的“疑”字,说明诗人已从迷朦变为冷静,他抢拍凝视着月亮,不禁想到,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于这轮明月的反射下。于是自然带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绘出诗人全然处在思索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遗留下令人瞩目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挚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消逝的年华与旧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涵括的内容二要太多样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以为:“(绝句)盛唐惟青莲()、龙标()二家诣极。李更做作,旧居王上。”(《艺圃撷馀》)怎么才算“天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顺便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不独有新鲜的设想,更没精工华丽的辞藻;它只是用描述的语气,写下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寓意HANDBOOKS,回味无穷,千百年来,如斯广泛地迎合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略都会有这样的感到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感,就不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就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就是古典诗歌中所常常看见的。比如梁简文帝《玄圃玩耍》诗中就存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去写下空明深邃的月光,散发出溃体感,尤见构想之精。可是这些都就是做为一种修辞学的手腕而在诗中呈现出的。这诗的“疑就是地上霜”,就是描述,而非飞白形拟象的状物之言,就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


错觉。为什么可以存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叙述的就是客中深夜无法放宽心、长梦初回去的情景。这时庭院就是寂寥的,借由窗户的皎洁月光箭至床前,增添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深邃地耆一看去,在迷离恍惚的心境中,真好象就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处围站的环境知会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迎合着他仰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摆在窗前,秋夜的太空就是如此的透亮!这时,他全然苏醒了。

秋月是分内光亮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轻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觉得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发生遥想,想到家乡的所有,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匆匆地低了下去,完整浸入于寻思之中。

从“疑”至“翩然”,从“翩然”至“走跌”,形象地阐明了诗人心坎运动,赫然地勾画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爽朴实,清楚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盛的。它是容易懂得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过细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懂得到李白绝句的“天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50794f7a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