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一个时代的情感背景随笔

2023-02-03 06:3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愁是一个时代的情感背景随笔》,欢迎阅读!
乡愁,随笔,背景,情感,时代

乡愁是一个时代的情感背景随笔



也许吵闹的城市缺少人情温暖,人需要一片寄情的山水,在闲暇的时光中,故乡隐约的召唤牵动灵魂,化作浓重的乡愁入梦。

浓重的乡愁是一种思念。但思念是针对性的情感,无论思念亲人、情人或者朋友,都是身在远方对另一个人的温暖回忆,思念得受不了,打通电话,思念也就随之而去。但浓重的乡愁不是。

在浓重的乡愁的弥漫中,你可以给亲人打一个电话,但却不能给村庄、河流打电话。即使你回去一趟,在家乡小驻几日,让浓重的乡愁暂时消失,但也许刚刚坐上返程的汽车,一种模糊的情感又会慢慢升起,

与思念相比,浓重的乡愁显得广阔而又模糊,抽象而又具体,就像月笼雾江,空阔苍苍,久伫江边,一任寒露湿衣,却无法满足对浓重的乡愁的释放。 人生总是伴随着愁。不顺心、办不了、过不去,愁;烦恼、失望、悲凉,愁。愁是凉了的情,揪住的心,愁是漆黑的夜,荒芜的路。不管愁何,只要被愁赶上,立马晴转阴雨。而,唯独浓重的乡愁,犹如霞光晚照,在淡淡的伤感中流淌着温暖的彩色。浓重的乡愁可能是人世间最美的愁了。 在外工作的城里人,总会与浓重的乡愁不期而遇,让思念伴随着一丝柔美的落寞;漂泊在外的游子,总会与浓重的乡愁相伴,想家的热泪,温润了心灵的开阔。我不禁疑惑,古代人背乡离井成为游子,可能是戍守边疆,也许回家时成为了马背上的枯骨;也可能是为了生存的逃离,再也没有回家的指望,浓重的乡愁就成了他们生命中绕不开的主题。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乱、动荡、天灾往往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形态,浓重的乡愁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情感,也难怪在中国的文化史中,浓重的乡愁始终是庞大的文学命题,留下了数不清的浓重的乡愁文字。不管是“低头思故乡”的李白,或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张继,不管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王维,或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贺知章,都在站在异乡的大地上,远望苍茫,发出最为动人的浓重的乡愁呼唤。

人都是恋家的,老家是生命的老根。然而有史以来,迁徙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背离老家,又安新家,趋利避害,开辟新的美丽家园,正是社会发展繁





1 3


荣的强大动力。也许很多人会认为,人在异乡为异客,难免遭受冷漠的侵袭,失意的怀旧,如果在异乡顺水行舟,找到了家感觉,可能就没有浓重的乡愁了。然而,即使在大唐盛世,仍然浓重的乡愁如雨,天上月亮唯故乡独明;在今天奔小康的宽阔道路上,大多人并非是无奈的出走,悲情的离别,而是漫漫长路上的圆梦,但一旦远离家乡,浓重的乡愁也就来了,而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道地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但浓重的乡愁仍然挥之不去。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也就是这十来年,在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中,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却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浓重的乡愁气氛越来越浓。浓重的乡愁正在成为一种大众的世纪情绪。 看来,只要离开家乡,就要与浓重的乡愁相伴,浓重的乡愁是离家出走必然产生的情感,家有多远,浓重的乡愁就有多浓。浓重的乡愁是永恒的。奇怪的是却没有“城愁”这个词。一个人在城里不管住了多少年,离开这个城市后,也可能产生怀念,但却仍然上升不到浓重的乡愁的高度。也许,城市与乡村就是两个不同地方,拥挤、冷漠、虚假的城市难以承载情感,安放灵魂,一栋火柴盒一样的楼房,或许就不值得怀念。

乡村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而这个家园人一住就是五千多年,差不多养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直到现在,全世界的大部分人仍在乡村生活着。

五千年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乡村亘古不变;五千年的深情守望,足见这就是人类的梦想家园!

乡村不但为人提供了生存的家园,更为重要的是,为人提供了真实情感的安实依托,唯有在乡村生活,即使贫穷得揭不开锅,但情感仍在漫延,灵魂仍在飞翔,人格是完整的。

浓重的乡愁产生于距离,距离扩大了想象空间与神秘美感,但浓重的乡愁的实质却来自乡村与心灵的契合。

浓重的乡愁是对乡村整体生态的缅怀。从人到物,再到近水远山,云霞星空,那里有一个完整的自己;

浓重的乡愁是一个个无序闪动的温暖画面。那些音容笑貌,老树池塘,凡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6a8e026f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