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3

2023-10-02 19:54: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数学论文3》,欢迎阅读!
数学论文,初中

数学课堂不再沉闷



摘要:为适应当今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们喜欢你所教的数

学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实践探索,并运用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发挥作用,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

关键词:生活实际 多媒体 实践

我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已有二十几个年头了,长期以来,数学留在很多学生心里的强烈印象,就是枯燥的计算、刻板的公式、远离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初中生学习数学是脱离于生活的一种纯符号的逻辑演绎,学生怕学,甚至厌学。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怕学数学,认为数学太抽象,不易理解。而面对新课程的改革的大潮中,被传统教材培养长大,已经非常习惯了传统教材的我,一度也很迷茫,如何才能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从怕学、厌学到不怕,甚至喜欢数学?如何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呢?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初探。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镇级初中,到我们学校来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父母出外打工的留守生或因其他原因而无择校机会就近入学的学生,这些原因也就构成了学生从小在学习时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家学习时没有得到来自家长的较严格督促和指导,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基本得不到有效帮助,在面对挫折时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疏导和鼓励,在我的家访中能发现更有一部分家庭,由于父母工作不顺利、或父母离异等原因,家长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失败简单以责骂甚至拳脚对待,或者不管不问,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怕数学甚至讨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2、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还常常处于“教材是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有时我们把数学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割裂开来,鲜活的数学异化成了纯粹的符号系统,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另一抽象的世界。这也是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的一大原因。3、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是按我们成人意志“直接教会学生的”而是要通过学生的形象思维,借助对客观事物表象的理解后而产生的。单一的接受式教学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学习是那样的单调,呆板,毫无乐趣。对于学生的家庭现状我无力去改变,唯一我能做的是改变我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的要求。于是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去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创设更多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获得更形象,更生动的感性认识。

我主要尝试了以下做法:

1.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新课。

在每次新授之前,我非常注重引入设计,在设计如何引入新课时十分注重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出发。如在教学“有序数对 ”概念,我在引入新课时,没有像教材里问学:你们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吗?原因在于:我们班里的大多数学生是留守生,其父母长年累月不在家,父母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城里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几乎是一种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多数学生对电影院内座位的编排编号情况并不熟悉。在我们杨河镇,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大量兴建套房,我们班大多数学生居住在套房里。于是我这样问学生:你住在几层几号?或你住在几单元几层?学生对于这样的和实际生活紧紧相连的问题,非常熟悉,答案昭然若揭。在此基础之上,再讲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就有事半功倍之效。

2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告别传统的“小米加步枪”式教学。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下,我校在本学期初已全部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在此之前,我已掌握了多媒体的使用方法,还能自制数学课件,这样能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如在讲实数的概念时,其中有一个结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是任何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反过来,数轴上任意一点所表示的数是实数。我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了直径为一个单位长度的圆在数轴上滚动一周的动画课件,学生们知道,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的周长是π此圆在数轴上滚动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π学生们清楚地看到表示π的点的出现,啊!数轴上竟然有一个点能准确地表示无理数π这样学生相信其它的无理数同样也能在数轴上用一个点表示出来。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解,学生们只能是半信半疑。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我都想尽一切办法制作课件,帮助学生分析,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功效。例如,在本学期(七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第十五页有这样一道题:求四块绿地面积之和。为了形象化,我运用几何画板制作了四块地经两次平移成为一块长方形的动画课件,学生们看到经向下,向右两次平移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减少了2,宽减少了1,学生很顺利地得出四块地的面积之和为S=(a-2)(b-1),这种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3.注重实践探索

有些概念在教室里讲学生不易接受,若有适宜的环境条件,何不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中去探索呢?如,我在教学“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时,我并没有在黑板上纸上谈兵,而是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沙坑旁,先让一名学生跳远,然后现场讲解:什么是起跳线和落脚点,再让其他学生量那名学生跳远的成绩,在量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跳远成绩实际上是指落脚点到起跳线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理解了“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而且对垂线段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区别与联系也非常清楚。 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永久的课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去创造情境,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探索活动,让数学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中学数学课程标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7b8859ce2f0066f53322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