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北部局势究竟走向何方

2022-03-25 13:40: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缅甸北部局势究竟走向何方》,欢迎阅读!
缅甸,何方,局势,北部,究竟

缅甸北部局势究竟走向何方?



今年6月份,缅甸正式展开对北部地区民族地方武装组织的“收编”行动。经过一系列的说服、谈判、施压,7月份取得实质性进展。克钦新民主军等若干支实力弱小的“民地武”组织无奈之下同意接受缅甸政府收编,但部分实力相对强大的“民地武”拒绝接受改编。

缅政府决定进一步施加压力。88日发生缅政府军以怀疑果敢同盟军的一家工厂制造毒品为由,意欲搜查,与果敢同盟军发生对峙。导致大量果敢地区的缅籍华裔、在缅经商华人以及缅甸原籍边民因恐慌而涌入中国境内。之后事态逐渐平息,部分边民开始返回。但出人意外的是:事件突然又以意外的状况进入恶化:824日果敢同盟军发生内讧,副司令白所成发动“政变”,带领部分兵力控制果敢首府老街城区,并宣布脱离果敢同盟军,要求“特区”主席、果敢同盟军司令彭家声退位。缅政府乘机宣布:白所成担任特区临时委员会主席,派遣政府军乘虚介入。827日,果敢同盟军对政府军发动袭击,随后果敢陷入战火,仅仅三日时间,果敢同盟军基本溃败,缅政府军全面控制果敢地区。

但是,缅政府军在佤邦联合军、禅东同盟军等组织达成联盟,准备以军事行动对抗政府收编行动的情况下,并未采取更大的克制,而是不惜冒着危机进一步加剧的风险,大肆向北部增兵,形成进攻部署态势,形势正在朝着进一步扩大恶化的方向发展,似乎难以预料。

一、缅甸军政府这一切行动的背后到底是什么目标?

从当前的形势上看,缅甸军政府已经可以在明年的大选中稳操胜券。一是因为具有2360余万人、占缅甸5540万人口的半数以上的“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协会”已经成为缅军政府得力的外围组织,成为军政府选举获胜的群众基础;是因为缅国内主要的反对派别尤其是“民盟”受到严重打压丧失元气,已经无法与缅军政府在大选中抗争;并提高了全国多党制大选议会军官入选席位,以确保选举获胜。三是缅军政府一直实施的民族和解政策取得实效,特区广大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普遍增强,对缅军政府执政支持度和认同感进一步提高,民族分裂活动基本停滞。

按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明年大选前的国家局势稳定,确保选举能够顺利进行并在选举中稳稳获胜,缅军政府不该在此时采取过激的收编行动,但为何恰恰不是这样,而是以一种不惜陷入内战的状态实施收编行动呢?如果认真分析各种状况,无外乎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缅政府认为解决民地武问题的时机和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是采取行动的直接动因。

缅政府近年来对解决“民地武”问题采取了非常巧妙的政治和经济手段,尤其是利用国际社会织以及我国的力量,使“民地武”组织的伐木、采矿、毒品、赌博、经贸等五大经济支柱受到重创,并由此导致边贸萎缩,税收萎缩,“民地武”收取“过路费”的总量也大大下降,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这种釜底抽薪战术使“民地武”各方面状况急剧下降,人心开始走向分离,政治和军事力量正在并将继续以较快的速度走向萎缩。缅政府此时采取行动,至少可以实现四个目标:一是部分实力弱小的“民地武”组织和平接受改编,二是削弱了“民地武”组织的总体力量,三是将所有的民地武组织分离成“接受改编”和“不接受改编”的两大对立阵营,四是在拒不接受改编的“民地武”组织中制造出接受改编和拒绝接受改变的两大主张或派别,从内部削弱分化强硬的民地武组织,93日,唯


一没有与缅政府签订和解协议、对改编持最强硬拒绝立场的克钦独立组织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都扎等6人因为主张接受改编而被撤职,充分说明了缅政府推出收编计划和行动具有很高超的政治手腕。

第二,为了争取更多和更加牢固的缅族民众支持确保明年大选获胜。 虽然缅甸有100多个民族,但是缅族人口达到3000多万,占总人口的70%以上,是国家的主体民族,但这些人并非都支持军政府;“民盟”等政治组织也是以缅族为基础的。因此,争取更多和更为牢固的缅族支持,成为缅军政府确保大选获胜的直接需要,加之缅甸的“大缅族主义”思想盛行,而对于广大缅族民众来说,解决“民地武”问题,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是主体民族的共同心愿。缅军政府之所以定下如此强大的决心采取收编行动,就是为了凝聚缅族民心,进一步获得缅族民众的支持,确保大选获胜,从而成为国际社会从法律意义上不得不认可的国家政府组织。争取更多更牢固的缅族民众支持,同时也会大大削弱最大的竞争对手——“民盟”的力量。因此可以说这是缅军政府一箭双雕的高明举动。

第三,实现国家的实质统一

事实上,即便排除选情需要,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也不可能永远容忍国家内长期存在中央权力空白、保持非政府武装组织的地区,这也是政府的基本使命。

二、缅政府军为何在取得阶段性重大收获、国内选情需要稳定的情况下,却仍然采取攻势部署,动机何在?

8月份的“果敢事件”,是缅军政府的重大收获。但是为什么在确认佤联军、禅东同盟军、克钦独立军不会也不敢采取主动进攻的情况下,在应该保证大选前国内局势稳定的需要下,缅政府军反而采取大举向北增兵,步步紧逼的攻势部署行动呢?缅军政府此举主要有以下三种意图:

以压促变是第一步棋子。缅甸政府军继续向北部地区增兵,显然是想利用“果敢效应”,意图迫使佤联军和掸东同盟军屈从,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至少,缅军政府试图利用佤联军、掸东同盟军、克钦独立军内部本来就存在的“接受改编为好”和“拒绝接受改编”两种意见和立场的矛盾,在形成强大的军事力的情况下,派遣人员进一步说服和分化离间,力争促成佤联军、掸东同盟军等“民地武”内部产生分裂、内讧,从而削弱其力量,为改编创造有利条件。

伺机介入是核心动机。缅政府军受到“果敢事变”的鼓舞,仍希望这种情况延续出现,显然希望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一旦佤联军、禅东军、克钦独立军中某一组织出现分裂内讧,则乘机按照“果敢模式”趁机全面介入,达到分化瓦解、全面控制的目的。

不排除视情武力强行解决的可能。如果“民地武”组织内部迟迟难以发生内讧,为加快收编改编“民地武”的步伐,进一步争取主体民族——缅族民众的支持,也可能集中军事力量,对佤联军和掸东同盟军逐个或同步采取军事行,并非一定予以消灭,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而是基本或者全面瓦解。从而震慑其余,实现收编目标。

三、缅北事态到底会走向何方?

综合各类情况来看,缅北形势的发展主要存在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缅军政府的收编行动取得成功。 一是因为 “民地武”已经难以长期为继。其经济基础受到重创之后,现有军事力量难以维持,日益萎缩将是必然趋势,人心开始分离,逐渐失去与政府叫板的能力和资本。目前,克钦新民主军等“民地武”已经接受改编,果敢同盟


军已经溃败,“民地武”的总体势力已经大大削弱,在果敢事件和当前缅政府军与佤帮对峙的区域内,特区经济处于停滞,“民地武”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二是因为连锁反应将会继续发生。政局的变化历来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克钦新民主军等接受政府改编后获得良好待遇的示范作用,果敢内讧的结果,将对拒绝接受改编的“民地武”组织内部产生震动,下一步产生 “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概率将会很高。

三是因为目前拒绝接受改编的“民地武”实质上并不是完全拒绝政府收编。它们拒绝接受改编的最根本原因是改编条件的冲突,当前缅军政府与“民地武”组织双方分歧主要在“改编员额措施、行政区划设置、区域自治权力、改编的时间限定”四个方面。

第二种可能:以谈判为主、维持现状的局势将可能持续一段时期。

缅军政府鉴于佤联军、禅东同盟军、克钦独立军的实力较为强大,所占据的地盘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平方公里,且为高山森林地区,强攻瓦解或消灭绝非易事,并且出于大选前的稳定需要,可能不会在大选前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行动解决问题,而是继续加强谈判、分化瓦解、以压促变,等待时机。

第三种可能:缅军政府冒险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缅北陷入长期的混战状态。

四种状况可能致使缅军政府冒险采取大规模的军事手段解决“民地武”问题:一是“果敢局势”的重演,二是久拖不决失去耐心,为进一步获取缅族民众支持主动进攻,三是“民地武”主动引发(果敢地区的正式交火就是源于果敢同盟军首先袭击政府军),四是“擦枪走火”引发。但佤联军、禅东同盟军、克钦独立军的战斗力远远强大于果敢同盟军,地域更广大,地形更复杂,加之缅军装备落后,战斗力有限,一旦开战,持续时间将会很长时间,并且是多支武装之间的作战,缅北地区将陷入长期混战的局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98750f6c85ec3a87c2c5a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