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怀古诗《馆娃宫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

2022-03-30 09:01: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赏析-怀古诗《馆娃宫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赏析,怀古,译文,古诗,唐诗

怀古诗《馆娃宫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

'此诗透过吴国馆娃宫如今的破败景象,极写当年的奢华生活,寄寓奢靡必亡之理,抒

发了怀古之幽情及对世事之慨叹。全诗寓情于景,托古讽今。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馆娃宫怀古的翻译鉴赏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唐代:皮日休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美人的艳骨已经化成兰麝之土,当年的宫墙依旧压着层层石崖。 弩箭台因受风雨侵蚀坏了箭头,香径中的泥土冲散露出古玉钗。 砚沼池里如今只有溪鸟在洗浴,响屟廊中徒然让山中野花掩埋。 麋鹿的确在姑苏台上漫游闲荡,应该为当时伍子胥预言而伤怀。

⑴馆娃宫:越王勾践献西施,吴王夫差于灵岩山建馆娃宫以居,有琴台、西施洞、响屧

廊、浣花池、玩月池、吴王井和划船坞等遗址。灵岩山寺即馆娃宫遗址。

⑵艳骨:女人之身骨。此指西施。兰麝(shè)土:言泥土如兰麝。兰麝:兰与麝香。指

名贵的香料。

⑶弩台:弩箭发射台。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六·湖州》:“昔乌程豪族严白虎于


山下垒石为城,与吕蒙战所。今山上有弩台、烽火楼之迹犹存焉。”金镞(zú):金属制的箭头。清张养重《板子矶》诗:“荒城草长埋金镞,废垒沙深卧铁衣。

⑷香径:苏州胜迹采香径的省称。采香径为香山旁的小溪,春秋时吴王种香于香山,使

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⑸砚沼(zhǎo):又称上方池,在灵岩山顶。一说即玩花池。溪鸟:一作“山鸟”。 ⑹屟(xiè)廊:亦作“屧廊”,即响屧廊,一作鸣屧廊。春秋时吴宫廊名。屟是木板拖鞋。

吴王夫差命人将廊下的土地凿成瓮形大坑,上面用厚木板覆盖辅平,让西施和宫女穿上木鞋在上面行走,铮铮有声,所以取名响屟。今苏州灵岩寺圆照塔前有一个小斜廊,就是其遗址。空信:一作“空任”



此诗首联“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二句设定了全诗的场景:吴王夫差曾为西

施筑馆娃宫,如今西施已故,宫殿成为遗迹。诗的开头就定下了全诗怀古伤今的基调。

颔联“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二句从驽台、香径两个有代表性的遗迹来描写

馆娃宫古迹的现状。“逢金镞”,“露玉钗”或出于艺术虚构,并非实有其事。“驽台”、“香径”、“金镞”、“玉钗”这些意象显示出昔日的繁华,也表现了当时吴宫生活的奢靡。而“坏”、“销”二字则突出了如今的破败景象,表明即使再繁华奢靡,也已经是过眼云烟,就如一场空梦。

颈联“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二句承上联,选取砚沼、屟廊两个典型遗址,

进而描写其它古迹的现状。这里的“只”“空”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感伤之意。

尾联“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二句运用“荒台麋鹿”这一典故,追怀伍子胥对

吴王夫差的谏言,吐露朝代兴废、世事无常的感慨。

作为一个品性高洁的文人,皮日休对西施还是比较同情,比较包容的。在这首七言律诗

中,作者面对吴国王宫废墟,抒发了思古之幽情,比较含蓄、隐蔽地表达了对西施的同情。


此诗借古讽今,对历史作出了沉痛的评价和反思,认为西施是个没有选择、只能充当政治牺牲品的女子,对她的悲剧表示了深沉的感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a84a627c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